但是,据说冯家祖上曾出过一个秀才,故而冯燕以秀才祖宗为目标,在恢复高考制度以后,拿出头悬梁锥刺股的革命精神,拼死拼活的考上了大学,从此挤入吃皇粮的行列,挺直腰板当了一名重点高中的数学老师。她刚工作不久,就被戚大成看上了,俩人在公园一唠嗑,一回顾自己的奋斗史,嘿!特有共同语言,之后一拍桌,都老大不小啦,说什么废话呢,先结婚吧咱!
傅士隐的老婆李清芳跟他也很般配。李清芳的母亲是个医生,父亲是个颇有名望的大学教授,李清芳女承母业,也是个医生,一家老小都玩笔杆子,五代以内,代代都有人留过洋,是个标准的书香门第。李清芳的母亲曾给傅栋梁开过刀,李清芳的父亲正好是傅士隐的恩师,两家的交情一直不浅,以至于两家的孩子长大以后成双成对,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以上,就是戚家和傅家各自在三代以内的家谱。草草说完了上一辈老一辈,接下来就该重点说说下一辈小一辈了。
戚大成和傅士隐是大学同学,关系算不上铁,却也能说得过去,最起码俩人结婚的时候,对方都曾到过场掏过份子钱,戚大成能在筒子楼里分得一杯羹,傅士隐也是功不可没——他曾帮戚大成在安家落户的问题上找过关系。两家人一直有走动,交情不深不浅的维持着。现在俩人各自的老婆在同一天同一个医院生下了不同的闺女,两人同时当了爹,同时向对方庆贺,在产房外头一握手,两股热血直冲两个头顶,颇有惺惺相惜之感。人类的感情是很奇妙的,两个大男人就因为同时当了爹,突然间就觉得俩人之间在有点交情的基础上更有交情了。
冯燕和李清芳都是刚历尽千辛万苦的当了妈,共同语言也就格外的多,说说怀孕那会儿的辛苦,谈谈日后教育孩子的方法,你夸夸我的娃儿漂亮,我夸夸你的娃儿动人,真真儿的是情真意切。
两人越聊越觉得俩人之间有缘分,正好那阵子刚把计划生育定位基本国策没多久,政策执行的超严格,计生委的大爷大妈特别恪守职责,一个个的都虎视眈眈的盯着已婚妇女的肚皮,谁生完了,他们催着人家带环结扎,谁敢多生,一个字,罚!
一辈子只能生这么一个孩子,也不能给孩子添个弟弟妹妹,李清芳看着两家住的地方离得不远,干脆就跟冯燕商量以后是不是让孩子一块儿上学放学,也好有个作伴的。没成想这念头一出口,便一拍即合,就这么定下了。
孩子生下来,起名是个重头戏。两个刚生完孩子没多久的新妈妈往床头一坐,一边逗弄着刚出生的小宝贝,一边跟家里人凑一块儿翻着新华字典给孩子起名。
戚家给孩子起名,是按着生辰八字来的,戚金贵多少懂点周易,他掐指一算,发现孙女五行缺木,就想给孙女起名为“戚小木”。戚大成和冯燕一听就有点晕菜,看这孩子长得多俊呀,尽管刚生下来还皱巴巴的像个干瘪茄子,可那双大眼倍儿亮倍儿精神,长开以后肯定是个小美人,粉粉嫩嫩的姑娘家哪能叫个木头的木?两口子一合计,在不伤老人心的原则下,选了一个与“木”同音的“沐”字,沐日浴月,蒙受日月光华之润泽不说,还带“木”,戚小沐,这名字,挺不赖。
傅家都是文化人,信科学,给孩子起名就没五行缺这缺那的讲究了。那会儿琼瑶小说特别流行,作为琼瑶的资深粉丝,李清芳就想给闺女起个什么婉君啊静言啊梦竹啊依萍啊之类的琼瑶式的代表名,傅士隐不干了,那些个琼瑶名一听就文邹邹的酸的倒牙,搞不懂女人们为什么都那么喜欢!于是他大手一挥,干脆利落的在白纸上写了三个大字:傅卉舒。然后给李清芳解释说:“咱们生了个姑娘,咱闺女随你,长的祸国殃民,跟花儿似的,叫‘花’太俗,取个同义字,卉,好听吧?咱们当父母的不图孩子别的,就图她这辈子都过得舒舒服服的,再取个‘舒’字,名为卉舒,总比你那些扭扭捏捏的琼瑶名有意义的多吧?”李清芳一琢磨,傅卉舒,不难听,还行,就叫这吧,总不能抹了人家当爹的一片心意。
到此为止,戚小沐和傅卉舒的名字算是定了型,直入户口本,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改了,至于她们二人日后的前途,且一边走来一边看吧。
☆、第 2 章
人这辈子,要是没什么意外情况,基本上都得经历这样九个成长阶段——婴儿,童年,少年,青少年,青年,中青年,中年,中老年,老年。然后九九归一,进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