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家旧事/阿诚系列+巴黎风云_作者:兔子窝(18)

2019-03-02 兔子窝

  车子沿着太湖行驶,停在墓园山脚下,明镜、明楼和周妈妈各提了一个木盒上山。到了父母墓前,明楼动手清理坟上野草,明镜摆好供品,点燃香烛。
  三人行过礼,明楼牵了阿诚到墓碑前,轻声对他说:“去磕三个头。”
  阿诚朝明镜看,明镜站在一边对他微微点头,于是他弯下腰,伏低身子,额头触在冰凉的草垫上。明镜和明楼立在他身后,他再站起来时,背脊比之前挺得更直了一些。
  山上风大,元宝点燃了,火苗随风而起,呼地窜得老高。姐弟四人肃立无言,看着元宝烧尽,香烛熄灭。
  阳光从湖心云层后面透出来,微弱的光芒并不热烈,却足够让天地为之一亮。
  下山路上,明台一脚踩在黄泥坑里,鞋袜全湿,明镜抱了他走,明楼牵着阿诚跟在后面。路边的枯黄长草在冷风里飘瑟,冬青树毛茸茸地颤动。阿诚的视线落在大姐和明台的背影上,又转到明楼身上。
  山路在眼前蜿蜒伸展,他目视前方,紧紧握住明楼的手。
  END
  =============
  PS:看完全文大概能明白我扯这篇的私心。
  PPS:对江南水乡感兴趣的旁友们,兔子想安利你们苏州同里古镇。去过大大小小十几个水乡古镇,同里一直是我心中No.1。每一处宅子都很有看头,庭院布局精巧,砖雕木刻精致,是古建筑爱好者必去之地,备上好书好茶及好友,玩上三天都不够!233

第13章 苏州夏日(一)
  此篇设定1924年,明楼20岁,明诚11岁,明台6岁。
  
  七月二十三日 大暑
  雕花窗上贴了绿纱,晨间的微风穿过竹林溜进窗户,书页微微翻卷。
  明楼合上书,起身朝园子一角的树荫走过去。阿诚抬头看见他,搁了毛笔站起来,明台还撅着屁股在树下看蚂蚁搬家。
  这棵香樟树是明楼父亲少年时亲手所植,如今已是亭亭如盖。阿诚每天早晨搭起小圆桌在树荫底下练字。八九点钟的阳光还不算热烈,绿荫蔽日更是凉爽宜人。
  明楼拣起他的字端详。字正力足,勾捺有锋,以他开蒙的时日来看,算得上是好字了。
  “不错。”
  明楼对他微微一笑,不意外地看到阿诚眼中晶亮的神采。比起刚到明家时的沉默和畏缩,他越来越有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该有的样子了,虽然依旧端正内敛,但是至少在欢喜的时候不再有迟疑和拘谨,偶尔也会提一些小小的请求。而明楼对阿诚向来是有求必应。
  “收拾一下,准备出门。”
  欢呼一声跳起来的人是明台,“大哥,去哪里?”
  “虎丘山。”
  阿诚睁大了眼睛,明楼笑着看他,“你不是说想去吗?快收拾桌子。”
  他立刻在小水缸里洗了笔,盖上砚盒,把字帖和纸笔收起来。明楼折起桌子,拎了往书房走,回头对还站在树下的明台喊,“等你数清楚那一窝蚂蚁有几只再带你去。”
  “啊,大哥阿诚哥等等我!”
  明台如梦初醒般高喊,撒开腿跟上。
  明镜一早出门办事,再三嘱咐明楼看好两个小的,临出门时让他“有空就带他们出去走走,别闷坏了。”明镜说的是阿诚。她见阿诚每天吃了早饭就往书房去,深深担心这孩子读书读傻了。明楼并不这么觉得。
  阿诚去年秋天跟了先生开蒙,大半年时间已经够得着小学的高年级水准。这小子会读书,但不读死书,遇到疑问就找人请教,对书里的事物感兴趣,也会想要亲眼看一看。来苏州度夏前,他刚巧读了袁石公的游记,对明楼说起想去虎丘,明楼记在了心上。
  从阊门出去,过了桥,沿山塘河一路向西北,黄包车在青石板街上穿行。明楼坐在中间,左右搂着两个小人。明台探头去看阿诚,看了一会突然伸出手拽他一下,见阿诚不明所以地看着自己,得逞似地嘿嘿笑,再要伸手时被明楼按住了。
  “别乱动,当心掉下去。”
  车轮骨碌转得飞快。石板路上偶有不平,车子蹦过去,后座的人因着惯性往上弹又落下来。明楼眼明手快,一边一个把人圈住了。明台和阿诚往他身上靠,觉得这样坐车实在好玩。车轮再碾过一处凹陷,明台就嗷地一声喊,阿诚不喊不叫只哈哈笑,一张小脸因为兴奋染了红晕。明楼用力搂住他们,心里也是久违的畅快和欢乐。
  山塘虎丘曾是江南数一数二的繁华地,半个多世纪前付与一炬,之后数十年里陆陆续续添了几处亭台楼阁,人气又聚拢起来,只是远不及昔日里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