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家旧事/阿诚系列+巴黎风云_作者:兔子窝(43)

2019-03-02 兔子窝

  明台答不上来。大姐早上出门时,嘱咐他们乖乖待在家里别乱跑,可是没有对他提过厂里的事。他转转眼睛,蹦出一句:“这么晚了你也没打烊呀。”
  陆叔愣了一愣,笑了:“那是知道你们要来。”
  “不可能。”明台小声反驳。
  陆叔笑笑,翻过一页账簿,右手飞快地拨动算盘珠子。
  明台半信半疑地瞅了他一会儿,支着脑袋转过去看明诚。明诚拿了桌上的报纸在读,眉毛拧成一个结,似乎没有听见他们的谈话。
  “阿诚哥。”明台往他身边挪了挪,“报纸上有什么?”
  “北伐军到九江了。”明诚顿了一下,眼睛仍盯在报纸上,“难怪这边的防务收紧了。”
  明台听不明白,凑过去瞅报纸上的字,看了半天都没看到什么“房屋”。
  “是防务。”明诚解释给他听,伸出食指在桌上虚虚地画了一副小地图,“喏,这里是九江,苏州在这里。北伐军到了江西,往东是浙江,再往上就是江苏。关城门的时间提早就是因为这个。”
  他拿手指在桌子上点了一点,明台仍是一脸茫然:“因为北伐军?他们来了会怎样?”
  明诚的目光移到他脸上,停了两秒,轻声说:“会打仗。”
  明台“啊”了一声,半是惊讶半是惊吓,愣愣地看着他。
  TBC

第17章 寒秋(三)
  1926年秋,明诚13岁,明台8岁,明楼22岁,明镜29岁。
  
  (三)
  明诚的目光移到他脸上,停了两秒,轻声说:“会打仗。”
  明台“啊”了一声,半是惊讶半是惊吓,愣愣地看着他。
  “还不晓得什么时候会到这里呢。”陆叔突然开了口,对他们安慰地笑笑,“不要怕。”
  明台懵懵懂懂地点了点头。明诚却想着如果北伐军到了苏州,离上海也就不远了。
  他仍记得两年前那场战乱。上海的洋行交易所全部关停,租界的公园马路成了难民营,米价飞涨,每天都有人饿死在路边。即便如此,能够逃进租界远离战火的难民已属幸运,还有更多的人在无人看见的地方沉默地死去。
  然而,这一回和上次军阀间的混战又是不同的……明诚捏着报纸,沉思不语。
  明台挑了一份周刊,津津有味地看完连载漫画,翻来翻去找不到好玩的图画,便搁下报纸走到门前,伸头朝外张望。
  馄饨摊子刚走了一拨客人,桌椅空着,老板蹲在墙根底下,拿竹刷地刷碗。一阵风徐徐吹来,他闻到空气里若有若无的馄饨面香,悄悄咽了咽口水。
  明诚看完时评,正要翻到另一版,听见明台伏在他耳边悄声问:“阿诚哥,你身上有钱吗?”
  “你要做什么?”明诚转过头看他。
  明台咧嘴一笑:“想吃小馄饨。”
  明诚摸了摸口袋,空空如也。他溜出门时光顾着担心被人发现,忘记揣上钱包:“一分钱也没有。”他惋惜地朝明台看,“等大姐来了再说吧。”
  明台倒在桌子上,黯然道:“大姐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呀?”
  这个问题他一天之内问了无数次,明诚也不知道要怎么回答他,想了想说:“厂里新进了一批面粉机,他们应该是在组装机器。安装、调试,总要花不少时间。”
  明台恍然大悟:“大姐前些天在电话里讲船期仓库,就是在说这批机器吗?”
  “是呀,昨天才运到苏州的。大哥为了这批机器和英国洋行谈了好几个月。”
  “你怎么知道的?”
  “大哥带我去过几次洋行。”
  明台眨了眨眼睛,忽然说:“大哥对你真好。”
  明诚一怔,下意识地去看他:“你要是感兴趣,下次让大哥也带你去。”
  “不要。”明台撇嘴,“听他们谈生意无聊透顶。”
  明诚笑了一笑,不置可否。
  明楼去洋行谈生意,也不全是谈生意。有时候他和英国人天南海北地胡聊,他也在旁边听着。明楼从不对他解释什么,除非他主动问起。
  他确实问了不少问题,几乎都和采购的机器有关。明楼有问必答,然而当他问到为什么带他去洋行时,明楼却反问他,你觉得呢?
  “大哥想教我谈生意。”明诚想了想,又不太确定。大姐常对他们说,要专心读书做学问,可是知道大哥带他去谈生意,大姐也没有责怪。
  明楼笑了,大约是看出了他的心思,拍拍他的肩膀说了一句,世事人情皆学问。
  签合同那天,明诚也去了。出了洋行,明楼带他到礼查饭店吃了顿便餐。午后阳光和煦,从窗户往外望去,苏州河边人群熙熙攘攘,花园桥下往来船只多如过江之鲫。他切着牛排,晕乎乎地想着合同上的数字,一长串零在脑子里开火车似的奔来跑去,恍惚觉得大哥是无所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