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君之罪_作者:可燃冰(137)

2019-04-19 可燃冰

68
68、第 68 章 ...


  是年九月初一,大唐新君临朝,定次年为“至圣元年”,大赦天下。
  话说的是很制式没有错,但是能不能熬到那个“至圣元年”,谁也说不准了。
  九月初一是大朝,那天朱明乾陛下——原谅我不知道应该怎么称呼他才好?——告诉我要削藩,我就想到这一天。
  古语云,五天一小朝,一旬一大朝,遇到朱瑱咏、朱明乾这种乐意上朝的,自然日日早朝了,但是每月初一的大朝,依然是重中之重,至少我是没敢在大朝告过假。
  例行的报备完了各地的大事之后,我看有几个御史蠢蠢欲动,不知道又要弹劾哪个倒霉鬼了——我可没有幸灾乐祸,因为保不齐那个倒霉鬼就是我。
  “诸位爱卿勤于政事,予实在是欣慰不已,大唐开国以来,都是明君贤臣,只不过边疆总有乱事,实在有损大唐天威。”朱明乾完全不打算和平日一样听御史们念叨和议论地方官传上来的折子,而是自顾自说。
  不知道这朝堂中几人心有戚戚焉了。
  “这是镇南的崔都督告急的折子,诸位相公请传阅一番吧。”朱明乾说着从身边的太监手上拿过一本奏折。
  尽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我听到“相公”这个词还是会一阵飘忽,家里的老爷子明明都已经辞官了,我还是不太习惯。
  郭启为首的几个宰相快速的翻阅了奏折之后,不知道哪个倒吸了一口冷气,本来就安静的朝堂上更平添几分郁闷。
  “诸位相公既然看过了折子,可有什么要说的?”朱明乾冲他们几个扬扬下巴。
  “回陛下。”第一个开口的是“金口少师”霍斌,据说他年轻的时候在朝中说一不二,即使是朱瑱咏也不敢和他直接顶撞,年老了锋芒才收起来了一些,如今一张口,依然还是一股凌厉气,“崔都督说楚匪进犯,南吴告急,让扬州出兵相救,只是我朝自从南吴臣服,在扬州屯兵已经减少,如今若是救助南吴,难保不被人所利用啊。”
  朱明乾挑挑眉毛,显然对这个答案不甚满意,“南吴既然已对我大唐称臣,如今大敌当前,岂有不救之理!”
  “陛下,若是楚兵攻陷南吴,据长江之险,二分天下,也非不可能,此时不救南吴,日后恐怕被楚军所噬。”郭启说的话等于太子说的话,这一点已经是无可厚非的了,他一出声,霍斌虽然不服,也不好说什么,至于其他人,也都算是看见了太子的立场。
  “嗯。”太子赞许的点点头,“郭相公所言正是予心中所想。”
  “陛下。”一个熟悉但是让我特别意外的声音响了起来,竟然是我那个只有每月初一才上朝、上朝直接打瞌睡的师兄谢同志。
  一听这一位张口,朝中的文武无不是一阵振奋,谢蓝前几日借着新帝登基,官位又往上挪了挪,端的是炙手可热,再加上在军方的绝对地位和本身超然的态度,这关头一出声,自然是让人想要探究一番。
  “西平侯但讲无妨。”朱明乾一激动,直接就尊称了。
  “呃,”显然谢蓝也没有料到,“臣以为,楚军虽有长江之险,但是如今南吴已是我大唐国土,加上蜀地安定,长江乃是共有之处,楚军并无优势,若是不趁此时南下而掠地,等楚军占了上风,岂有大唐宁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望陛下三思。”
  朱明乾大笑起来,我发现,一当了皇帝,都喜欢这种假惺惺的大笑,“好一个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西平侯见识果然不凡,那么西平侯以为何人可以挂这个帅?”
  我扬眉,谢蓝不会自己去拿这个烫手山芋吧?
  “领军之人,陛下心中想必已有决断。”他倒是特别的谦和,跟人后的那种不屑完全不是一个人,“无论此人为何人,臣都愿于嘉陵江口引军牵制楚匪伺机夹击。”
  我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这个人,一下子就把自己安排好了,还免去一个把吴王推上前台的机会。
  南吴、吴王,朱明乾若要把藩王都封出去,这个南下的旗给谁捧,还不是一目了然?
  “哈哈,好一个谢蓝。”朱明乾不以为忤,反而看上去很是开怀,“这个统帅,政事堂诸位相公待会议定了,再呈上来看看。”
  政事堂的几位宰相对视一眼,接了旨。
  我窘,朱明乾现在果真还是有点心机了,要在以前会不会跳起来直接就让朱明恪带着老弱病残军跑了?
  “嗯,”朱明乾从太监手中又拿过一张文书,“这是百济昨日送来的书信,前几日高句丽打乱,泉家大乱,高句丽王高明懦弱无能,倒让泉家的小子挟持了,其三位王子恰在王城中,不思救父,乱作一团,反而要靠百济镇守边境的王子帮忙镇压,如今高明已死,高句丽三王子各有伤亡,百济已经遣人暂时接管高句丽国土,诸位爱卿以为此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