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律例规定贱籍不能参加科举,当时韩立进了苏家的时候并未卖身,如今看来也算是好事儿了。
说了好大一通后,看着韩立一副纠结的模样,幼金决定还是要下点重药:“你总不见得什么都没有就来跟我们家提亲吧?你对幼银的情意我并非不知,幼银是我的妹子,我自然是希望她将来不用受苦,你如今这般,拿什么来跟我提亲?”
“大姑娘?!”韩立被她吓得两眼直瞪,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
幼金挥挥手,也懒得跟他再费口舌:“你且好好想想吧。”便将人打发了出去。韩立出了书房,脑子如同一滩浆糊一般,不知该如何是好。
***
只有幼金与韩立两人知晓此事,两人也都心照不宣地将此事遗忘了一般不再提起。
中秋越发近了,十一这日,在茶乡的宋华经过数日的赶路,终于回到了五里桥。
“瘦了,黑了,也高了”看着已经近两个月没见到的儿子,宋婶子不由得红了眼眶。
一旁的宋叔也有些眼眶发酸,不过还是强忍住了情绪,道:“这儿子回来是好事,你这老婆子还哭甚哭?一路回来怕也是折腾得够呛,快些回去歇着才是。”
听到自家汉子这般说,宋婶子才想起来儿子一路奔波,怕是累得很了,赶忙擦干眼角的泪花:“哎!是了,姑娘说你回来了只管歇着,快回去歇会儿,等姑娘回来了再回话便是。”
原来幼金今儿个一早便出门去了,马上就到中秋,她也要去给生意上有往来的客户们送些节礼。旁的不说,知府秦大人家里那是必送的一家。
肖临瑜在苏家住了一个多月也不是白住的,在他的牵线搭桥下幼金也算是攀上了知府这棵大树。加上知府太太吴氏也是个极会吃的,对苏家香的糕点那也是赞不绝口,吴氏只生了两个儿子,一心想要个乖巧可人的闺女儿却没有。对于会做出这般好吃糕点,模样长得也好的苏家姑娘,她自然也是喜欢的。
果不其然,苏家的两个大食盒送进知府府衙后不到一刻钟,送食盒进去的秦府下人就捧着吴氏叫人准备好的节礼出来了:“苏姑娘,这是我家夫人特意交代了给您的节礼。”
吴氏原就是富贵人家的姑娘,送出手的东西自然也不会太含糊,幼金自然也不推辞:“还请小哥帮我多谢夫人的赏赐。”幼金也知道自己这种等级的小喽啰没什么事儿是见不到吴氏的,自然也不会纠结这点小事,让身边的人接过秦府的节礼便告辞了。
给有生意往来的客户送完节礼后,幼金便又开始给自家的工人们准备节礼:两个月饼加上五斤猪肉。至于卖身给苏家,吃住都在苏家的就将五斤猪肉换成同等价钱的细棉料子。
“这么些东西,得花多少钱啊?”看着堆积如山的节礼,幼珠不由得咂舌:“长姐你这出手也太阔绰了些!”
幼金清点完数量无误后,笑着说到:“人心这种东西可要好好笼络才是,不过是花些小钱就能让咱们家上下数十人人心稳定,这是值得的。若是人心散了,那便是多少银钱都换不回来的,家和才能万事兴,幼珠你可明白?”
在洛河州开点心铺子这两年,虽然幼珠不常在前头铺子里,不过也是见过了不少人,也略微明白了管教下人的重要性,自然是十分受教:“我明白了,长姐。”
见幼珠脸上并无不服,幼金点点头,也不再多说什么,她知道幼珠是个聪明的小姑娘,凡事点到即止便可。
幼金十分注重对几个妹妹的教养,无论是读书习字还是待人接物,甚至是强健体魄。她自己力所能及的就自己亲自教导,自己也不通的就花钱请人教。苏氏从头到尾都没有插手到子女的教育中来,经过这几年,她早已知道若是几个女儿都像自己这般,那往后才是要出大事的,虽然幼金是比一般姑娘家强悍些,可总不会受到欺负才是。
***
忙过了节前的那几日,中秋这日苏家也设了家宴,主仆欢聚一堂,享用了一顿丰盛的中秋家宴。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家宴过后,家仆尽数散去,只留下苏家一家十口坐在后院的凉亭中赏月,在几个姐姐的怂恿下,小七稚嫩清脆的嗓音在宁静的夜色中传开,站得直直的,双手乖巧地交叠于身前,活脱脱一个小淑女的模样在背着前几日玉兰先生教她背过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