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的小哑妻_作者:骈屿(7)

2020-03-29 骈屿

    原主家家中代代以造瓷为生,尤其是一手白瓷,经数代经营传承,虽不算一门望族,但也是富庶人家。

    到了这一代,阮澜的爹——阮钧,便是阮家窑的当家。他凭借自己的手艺改进白瓷,将原本上面的那些青花印儿褪去,造的瓷面如雪山初露,纯净瑰丽。

    白瓷被圣人看上,作为贡品年年送进宫中,阮家成了半个皇商,加上他操持得当,家底愈发殷实,日子越过越好,由一户小小手艺人家成了当地的富家。

    阮澜是本家嫡女,按理说日后的路也是一帆顺遂,至少比起她的几个堂姐妹要好上许多。

    可家中千好万好,就缺了一样东西——儿子。

    按着阮家窑的祖上规矩,造瓷的手艺传男不传女,尤其是阮家白瓷,只传嫡子。

    阮澜有位亲叔叔,名叫阮娄,当年分家时阮钧身为长子继承瓷窑,而阮娄便分得了祖田,请了长工打理,在这一片儿地界也算过得不错。但人心不足蛇吞象,阮娄眼睁睁的看着自家大哥成了皇商,看着大哥家中愈发富庶,难免动心思——都是同根血脉,怎得他就是皇商?怎得他就能有好名望?

    阮娄全然忘了阮钧为了帮衬他,每年还给这位鲜来瓷窑的弟弟分些红利。

    他看不见阮钧的付出,更看不见如今的白瓷乃是阮钧改良后才入了圣人眼的,只是觉得如此不公,眼红的滴血。

    一开始还他只是同阮钧商量,让阮钧过继个儿子,都是同根血脉知根知底,也免得阮家白瓷断了手艺。

    阮钧也知道自己没儿子,便让他送家中的两个男孩来窑里学工,想从中寻个天赋好的,日后将阮家窑交托于他。

    可未曾想这两个孩子一嫡一庶,来前听了各自娘亲的嘱咐——互相下绊子、偷偷摸摸想学配方、阿谀讨好,窑里的事情一件做不好,倒是弄得鸡飞狗跳家宅不宁,最严重的一次险些耽搁年贡交工。

    阮钧气的冒火,这就将两个孩子退了回去,先让他们在家中习礼。

    可这两个孩子回去说的是什么?

    报谎叫冤说阮钧偏心阮澜,明明是个哑巴丫头,却捧在心窝子上。她就能进瓷窑,她就能跟着做白瓷,瓷窑的工人见了她的态度都与他们几个有别。那阿谀奉承的模样,好像阮家瓷窑当家言语的是这小丫头似的。亏的她不会说话,这要是会说话了还能得了?

    阮娄听了心里一惊,平日里就听说这阮澜丫头喜欢往瓷窑里凑,当时未放在心上,只觉得清闺小姐哪儿能和这群工匠火夫往一处去,让人听了笑掉大牙不说,日后还要不要嫁人了?

    如今想来莫不是阮钧想要将手艺传给阮澜?那可是个丫头片子啊!日后总是要嫁出去的,阮钧疼孩子归疼,难不成要将阮家的白瓷当了嫁妆,白白送了别家?

    加上原本内宅话多,没得了便宜的正妻和小妾厅前枕边的翻弄,这就狠狠的埋了根刺。

    也是恰巧,与阮家同在大舆镇、且是多年敌手的齐家造的黑瓷入了圣人的眼,内府这便削了许多白瓷的贡量。

    白瓷制作工艺繁复,消耗颇多,阮家为了年贡能按时交上,早早就动了手。突然裁量,送往宫里的瓷器亦不能卖于普通百姓,只好囤在库里。

    去年尚能周转,今年下面的人因齐家能给更多好处,便直接将白瓷从皇贡单子上剔了出去。如此一来,阮钧甚至要倒贴银子给工匠。

    正因如此,这两年他给阮娄的红利变少了许多,实则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

    阮钧想的是都为一家人,同气连枝,也计划着度过这一波便将手头上的两家瓷器路子交由阮娄打理,而自己则趁着年关前多造些民间用的瓷件儿,阖家过个安稳年,日后再试试能不能造出新的瓷品来,说不准就能趟出一条新路。

    阮钧君子,却未曾想此举让这个弟弟对他的不满攀上了顶峰。

    阮娄吃惯红利铺张惯了,近些年又不知怎的沾上了赌的恶习。一开始手气还算红火,结果越输越多,眼看着年关将至,去年就没什么入账,今年更少,连赌债都要还不上了,日日被人堵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