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带你看看露台。”陈西林笑道。
“原来你喜欢民国的风格,以前我倒没太留意,今天发现有种独特的美。”
“嗯……家里有人喜欢。”
陈西林说着转回头,将明逾认真看了看。明逾不知所为,从那幅照片上收回目光,匆匆对着陈西林笑了笑。
她想,这座洋楼应该是陈西林家中产业,她不是小时候在海城居住过几年么,而照片上的女士,说不定就是她的母亲,或者姑姨之类的长辈。
“这位女士,是你的家人吗?”明逾将目光转回到那幅画上。
“……对。”
对?就这么一个字,也不说具体是谁,明逾心生奇怪,但直觉背后有些什么,陈西林不愿谈起。
“真美。”她给自己一个台阶。
陈西林淡淡笑了笑,“我很喜欢一本书,书里的故事大半发生在民国,改天推荐给你看。”
“什么书?告诉我书名,我去买来看看。”
“买不到了。”
“嗯?不再版了吗?”
“是一篇发表在网上的小说,被锁了。”
“你看网上的小说?”明逾不解了,陈西林这样的人居然有闲去网上看什么小说……
“不要小觑网络文学,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只是浮沫太多,还没撇完你可能就失望了。说起来我确实没想过去看那些,只是几个月前在员工上网记录里频繁看到这一本书……好奇看了看,发现还不错。”
“嗯……”明逾想谁这么不小心,拿公司设备看小说,不知道这一切都在IT掌握中吗?“你刚才说被锁了?”
“锁了,是个谍战题材的小说,但写的是……两个女特工之间的爱情。”
明逾琢磨着这话,反应过来她在讲什么,脸上有点发烧,抚了把头发,笑笑,“谁这么倒霉,什么都暴露给了老板?”
陈西林脸上若所有思,却没再继续这个话题,“露台从这儿上去。”她做了个“请”的手势。
雨打在隔音玻璃上,还是可以听见轻微的“噼啪”声,像某种精灵的舞步,陈西林给一人高的室外暖气通上电,“好了,过十分钟就暖和了。”
明逾随陈西林下楼到厨房,脱了大衣,陈西林接过去帮她挂起,“舒服吗?”陈西林指了指明逾身上的西服,“我打算换件衣服。”她也穿着白天的通勤西服。
“凑合吧。”明逾干脆脱下西服,室内暖和得很,一件衬衫就够。
双峰撑起鸽子灰的绸缎衬衫,那里起了一片绒绒的光泽,明逾打量着厨房,透白的颈被衬衫浅灰的色泽包裹着,颈间细细的骨头支起来,最撩人的都来自不经意和不自知的,就像此时的明逾。
陈西林转过身去,“我失陪一下,换件衣服。”
厨房的装修风格和别处一脉相承,但那只是表面,内里却是个西式厨房,明逾看着四处那些不染尘埃的桌台和设施,肚子有点饿了,这“家徒四壁”的,到底有吃的没有?
要是去露台泡面……也成,反正国内的泡面不太难吃。
陈西林走了下来,穿着件粉粉的卫衣式家居服,边走边为这颜色解释:“上了年纪后私下里突然对粉色感兴趣了。”
明逾笑了起来,“我也是。”
陈西林白净的脸在粉色和顶灯的映衬下显出浅浅的小麦色,好看极了,唇上白天的红色浅了,应该是刚才卸了唇妆。
“我们看看Lynn家里有什么可吃的……”她打开冰箱,自言自语道。
明逾绝望了,她可真是毫无准备就把自己拉回来,这也太“风淡云轻”了。
“你胃好吗?可不可以吃鱼生?”陈西林问。
“……可以吃。”
“那好。”
陈西林搬出一只密封的塑料盒子,“下午四点到的,距现在……”她转头看了看钟,“两小时了。”
盒子打开是一截厚实的雪白色鱼肉块。
“今天凌晨捕捞上来的,中午处理了从和歌山运了过来,这是九绘。”
“这……你会片吗?”
“还真学过,不过片得不好,”陈西林拿出刀具和木板,刚要作业,“你吃馄饨吗?”
“啊?”
“螺肉和猪肉馅的,你吃吗?阿姨下午走前现裹的,家里还有鸡汤,不然先吃碗鸡汤馄饨暖暖胃?”
明逾要哭了,“好……”
陈西林小火煮上馄饨,转身取出鱼块,放在木板上。
“你平时都自己煮饭吗?”明逾问。
“自己煮或者阿姨煮,外面的食材大多不太好,真正好的呢,又卖成噱头。你呢?三餐都怎么解决?”
“应酬多,尤其每次在中国待的时间里,几乎顿顿应酬。休假的时候会自己做点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