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收拾一下就去,我不在这段时间你要小心,做好分内的事qíng就好不要出风头,有什么事qíng派人通知我”明明知道他的年龄可能比自己还要大,做事也非常的谨慎,可是不在李治的身边自己就是无法放心。
“三哥还真当我是小孩了?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也要小心”因为李恪的话心中好像安放了一个暖炉般暖意流淌,但是他却有些对李恪这次的行程担心,征粮之事将会受到多大的阻碍谁也无法预知。
“恩,我走了”
☆、第十章:征粮难于上青天
第十章:征粮难于上青天
安排好事qíng后李恪立即将李世民下达的诏令在观众四处招贴,老百姓们看到诏令以后犹如看到了希望,纷纷离开潼关回乡打井,打井修渠进展迅速,可是征粮却遇到困难,许多王公贵族都拒绝jiāo粮。
“殿下,各县打井的进度十分迅速,依照这个速度也许二十多天就能完成皇上的命令,但是”随来的官员犹豫了一下道“臣以为打井修渠只是还是不要进行的太快为好”
“这是为何?”李恪看着这个官员问道,其实个中的原委他已经想到,也只是如此一问,余光看到同来的李治,凌厉的目光瞬间变得柔和,原本以为他们会有一个月或者更多的时间不能见面,没有想到李治会主动请旨随他同来,也许李治并没有同他一样的心思,对于自己也仅仅是兄弟间的感qíng,但是这份关心也是让他欣喜不已。
“臣知道殿下是想为关中办实事,可是殿下如果打井修渠的事qíng办好了,许下的粮食该如何兑现?”见李恪露出疑惑,官员继续道“虽然有皇上下达的诏令,但是粮食却征不上来,三天了,征来的粮食还不过几百石”
“几百石?”李恪沉下目光,虽然知道粮食的征用会受到阻碍,但是却没有想到会如此的困难,竟然敢明目张胆的不听诏令,“看来他们是养尊处优惯了,根本不知道老百姓的难处,须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到哪天官bī民反看他们还能如此的淡然吗?征粮的事qíng你们就不要过问,只要快些打井便可,我会亲自去会一会他们,就不相信父皇的诏令摆在那里,他们敢公然抗旨不尊不成?”
“三哥,你若是要亲自征粮,还要计划好才行”在所有官员离开后李治对李恪道,“自古以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欺上瞒下的官员比比皆是,若是李恪直接上门去征粮难保他们不会产生什么对策,官场上的人都是人jīng。
“这个我知道”李恪扬起嘴角,每次看到李治对他关心的眼神都止不住信心的喜悦,不过他从来不做没有把握之事,征粮的事qíng他早已经想好了对策,对于那些拒不jiāo粮的乡绅他有的是办法,只不过那些皇亲国戚却有些难办。“九弟不用担心,有些人就是欺软怕硬,既然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qíng无用,那么久只有用其他的方法,你就看着三哥如何把粮食征来吧”
次日李恪向所有的征粮大户下了请帖,邀请他们一聚,这摆明了是鸿门宴,但是李恪的名号称谓在那,除了一些亲王国公几乎所有的人都来了,知道再等下去也是徒劳,李恪举起酒杯“诸位,多谢你们赏光,本王这次再关中征粮打井,奉的是皇命,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但是本王认真,你们却不认真,皇上的诏令已经下了十多天,可是本王派去的人到你们府上却讨不来一粒粮食,诸位的面子很大啊,所以本王只好自己来讨,来喝了这碗酒本王就给诸位好好的算一算账,看你们为什么拿不出着粮食来”说完李恪握着酒杯看着下方的人。
谁知李恪说完下面鸦雀无声,勾了勾唇角,李恪一扫众人,“怎么不敢喝,还是怕酒里面有毒?放心本王还指望你们征粮呢,讨好你们还来不及呢,这可都是上等的好酒,你们不喝,那本王就先喝了。”喝下酒下面仍然没有任何的动静,用力把酒杯放在桌上,发出碰撞之声,下方的人被惊住,忙拿起酒杯饮下。“这就喝完了,咱们也该算账了,是你们自己上来呢,还是按名册上一个一个来呢?”
“王爷”有人站起来道,一幅为难的样子“不是我等不想jiāo粮食,实在是年景太差,我们吃糠咽菜已经数月了,又要上哪里去jiāo出这么多的粮食呢?”这人说完下面即刻得到他人的符合,仿佛是深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