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唐_作者:澪露(29)

  许久之后,沉醉的李恪睁开眼睛看向怀中的李治,听着他浅浅的呼吸声唇边泛出笑意,又忍不住在李治的唇上印上一吻,今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注视着李治,他心中的嫉妒越来越重,很想挡住所有人的眼睛,把李治珍藏起来,可是他也只有借着醉意才敢疯狂一次,做自己想要对李治做的事qíng,但是最令他激动地是李治对于他的吻没有任何的厌恶,后来他甚至还能感觉到李治的回应,也许以后他可以多醉几次,如果只有醉了才能接近李治的话,他qíng愿长醉不复醒。

  ☆、第十三章:冗杂之害遗万年

  第十三章:冗杂之害遗万年

  第二天醒来并没有见到李恪,李治的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李恪,虽然知道没什么,应该当做什么事qíng都没发生,但是心中还是有些别扭,还是暂时不见的好,谁知这个暂时不见就是十天以后了,直到李世民宣他们道两仪殿议事才再次相见。

  抗旱的事qíng几经解决,李世民也已经下诏开了潼关,但是关中的百姓这次却没有去逃灾,还有些人听说打井修渠的事qíng从半路折回,李治思考着这次李世民把他叫来是为了什么?达到两仪殿时长孙无忌等人都在,李恪也早他一步到来,两人目光相对,李治又迅速的转开。

  “皇上,参奏吴王与太子的那些人已经查明,有一百多人是受到滕王的唆使,另外那些人多是公布与户部的官吏,跟抗旱多少有点关系”岑文本道。

  “真是可恶至极”李世民把手中的奏折摔到桌上“这是看李恪与太子把事qíng做的太漂亮了,心生嫉恨,自己不想做事,也做不成事,反过来等别人做了事,他们倒是有的是功夫算计人家,说长道短品头论足,朝中这些庸吏要是多了,大唐岂不是腰毁在他们手里?”

  岑文本拿出一本奏折,“皇上,臣已经拟好一道章程,请皇上惩罚这些官员”

  “只是处分这些官员就够了吗?”李世民接过奏折皱眉道“事qíng本源没有解决,早晚还是会出同样的问题,这次关中抗旱幸好用的是李恪,他是个雷厉风行的人,遇事虽然稳重但是却gān独断专行,所以才能在这一个月之内就gān成这么大一件事qíng,这说明什么啊?官不在多,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书上说官不必具惟其才,就是这个道理”

  “皇上所言极是”长孙无忌笑道“若是一批庸才来办理这件事qíng,那是绝对办不了那么快的”

  李世民点点头起身道“这几天朕一直在想一件事qíng,大唐三省六部九寺各司是不是出什么问题了?朝廷在关中打井的诏令已经下达一月之余,可是直到朕亲自去巡视才知道老百姓一无所知,如果当年打仗这样如此的拖沓,就是有再多的兵马也会被打的一败涂地。所以朕决定并省官吏,那些站着官位无所事事的官吏们,làng费朝廷的俸禄不说,废弛朝政、无事生非、互相推诿,这是要误国误民的”

  并省官员就是要更加分工明确,裁去哪些冗杂的官吏,使官府的办事效力更加的高,李治觉得这一举措是非常好的,也可以看出李世民的高瞻远瞩,李恪以前也与他说过这样的事qíng,李治望了李恪一眼,见他在沉思又转开目光。

  房玄龄听到李世民的话并没有露出喜色,反而忧心道“皇上,这并省官吏之事,万万不可cao之过急,战士刚歇,又遇百年大旱,百废待兴,如果现在就开始并省官员的话,恐怕会出乱子啊”

  “正是因为百废待兴,要做的事qíng很多,所以要尽快解决这样事qíng,如果什么都像这样慢吞吞的,什么都做不成”

  “如果要并省官吏就必须要追本溯源,弄清这么多的官吏从何而来?”岑文本道,看到李世民点头,才又开始继续“皇上,官吏冗杂之害开始于武德(李渊的年号)初,至今已有十余载,武德皇帝起兵为了笼络前朝官员,不得不大肆封官,俱吏部记载在进军关中的途中就曾经有一天有录用上千名官吏的qíng况,因为如此之多的人出来做官,原本一个人能做的事现在却需要几个人来做,最后朝廷的一道公文从长安下达道州里,要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确实是这样”房玄龄接过话道“据说武德皇帝也深受其害,动过并省官员的念头,但是武德皇帝最终并没有办这件事qíng,这是因为什么,因为他知道封官是收拢人心的好事,但是要摘去他们的乌纱帽却是要得罪人的,收拢人心是极为难做的,但是要失掉他却可以不费chuī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