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李世民的身份,很多人都沉默了,李世民毕竟不是一般的将领,如果李世民出现什么意外,不是他们可承担得起的,而移师乌骨城确实有很大的危险xing。
“风险越大得到的回报就越大,在军中没有皇帝有的只是将领,况且我也不是第一次上战场,还惧怕这一点点的风险吗?你们不必顾忌那么多,我就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方法”李世民的目光如同一把利剑,让每个人都看到他的决心,“你们看,张亮的部队在沙城,如果征召他们在第二个晚上即可到达,我们乘着高丽陷入惊恐的时候,合力拿下乌骨城,渡过鸭绿江,就可以直取平壤,还有什么好犹豫呢?就这么决定了,明日立刻向乌骨城进军”
雷厉风行,第二日全军就向着乌骨城出动,不过李世民仍然留下一小股军队在安市,以防受到前后夹击,纵使计划很妥当,李治依然很不安,历史上这场征战过程如何他并不知道,可是结果却很清楚,这样冒险是否会出现意外?很担心李世民的安危,可是另一方面他又有些期盼,希望李世民能够一举拿下高丽,改变历史的轨道。李治不知道的是在李世民决定向乌骨城出发的时候历史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或许在他跟随李世民出征的时候历史已经开始偏移了。
乌骨城,如同高延寿说的那样很顺利的攻了下来,对于唐军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其余的一些小城有的主动请降,有的望风溃逃,有的殊死抵抗最后也难逃覆灭的命运,就这样唐军以不可阻挡之势到达了高丽的都城平壤。
但是攻打平壤绝对会不像以前那么的顺利,这也许会是他们面临的最严峻的一场战争,而且他们的对手还是那个以铁腕残bào著称的盖苏文,这一场硬仗应该如何打呢?
试探xing的打了几仗,李世民对盖苏文有所了解,虽然传闻中多是对盖苏文不好的说法,但是客观的评价盖苏文绝对是个有勇有谋的人,所以这次战争拼的不仅仅是实力,还有智谋,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是李世民不耻的,如何以最少的伤亡取得胜利才是最需要考虑的。
“皇上,敌方的兵力多于我们数倍,而且在这里的还都是盖苏文的jīng锐,如果硬碰硬对我方很不利,而现在天气也渐冷了再拖下更不利于作战”
他说的这些李世民怎么会不明白,可是如今已经兵临城下这一战必须要打,而且还要战胜,不然这次征战就不能算是胜利,铩羽而归不是他的风格。
“父皇”李治沉吟了一会,对于打仗的事qíng他一窍不通,就是孙子兵法也没有读过,不过近日来一直在想解决的方法,有一些思绪,却不知道可不可行,“我能不能用反间计,离间宝藏王与盖苏文,让他为我们所用”
离间宝藏王与盖苏文这件事李世民也想过,只不过在如今的高丽宝藏王只不过是一个傀儡,没有任何的权利,他的一切都在盖苏文控制之下,而且宝藏王xing格怯弱胆小,又如何会叛离盖苏文?
“皇上臣以为太子殿下也许可行”高延寿道,话一出口所有的目光都转向他,高延寿又道“据臣了解其实宝藏王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的没用,他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迷惑盖苏文的假象罢了,臣认为宝藏王很有可能在韬光养晦,暗中培植势力,所以从他下手也不失为一个计谋”
在皇权的漩涡中能够得以保全,又怎么会是一个普通的人呢?可是这也只是他们的猜测,可不可行也只有一试才能知道,那么要派谁去呢,又要如何才能进入如今戒备森严的平壤城?“你们觉得谁去比较合适?”
这是默许了这次的行动,帐营中有几人自告奋勇都被李世民否决,最后李治站出“父皇儿臣愿意前去”
“不行”李世民马上否决,这次的风险太大,他不能让李治去冒险。
“父皇”李治跪下,面上带着坚定的微笑,深入敌军内危险是必定有的,没有风险又哪来的回报,而且自开战以来他一点忙都没有帮过,就同一个没有用的人一样,很不甘心,这次机会他不愿意错过“儿臣想为父皇尽一份力,请父皇成全,而且请父皇相信儿臣定能不rǔ使命”
思虑再三李世民都没有同意,李治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儿子,李承乾的去世已经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他不愿意在一次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而且去离间宝藏王也不是非李治不可,他不能让李治去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