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_作者:如小果(118)

  童若瑶将张氏送来的花样子拿出来,又拿着笔照着临摹,又添加了一些自己想出来的元素在里面。这些花样子不能做大体上的改进,比如鸳鸯、龙凤呈祥,但却可以让鸳鸯更栩栩如生一些。

  童若瑶一边画,一边听着那边的丫头和小玉说话。

  “……郑家说三姑娘去了就病了。”

  童若绾三朝回门那天,张氏还做了准备,到了日头高照,去接的人架着空车回来。她到现在,连娘家也不想回了么?”

  小玉担忧地问:“病得怎么样了?”

  “谁知道呢!如果不是二老爷惦记,二夫人也不会派人过去瞧……”

  任谁都看得出来,张氏不喜欢童若绾,至于为什么不喜欢,大概府里的人也心知肚明。

  “三姑娘也是……”

  “还三姑娘呢,再见到她,咱们得叫一声三姑奶奶了。”丫头冷笑了一声,说起别的。

  都是无关紧要的咬耳朵,童若瑶想起那天童若绾身上的喜服,那是童若绾自己做的,袖口还没有完工,虽然不注意看根本就看不出来,可若是细看,必然很容易发现。

  童家不算大户,人口也相对的比较简单,可是是非好像从来就没断过。庶出和嫡出之间,大老婆与小老婆之间,乃至下面的丫头婆子……童若瑶可以肯定的是,自己错过了很多,也真希望自己一辈子都能这样错过。

  三日后,张氏陪着周氏去了一趟观音寺,一见周氏脸上的笑容,众人就知道,定是八字合上了。

  这天傍晚,童二叔特地送了一包银子过来,说是给童若远大婚的彩头礼钱,几番推辞之下,周氏收下了。第二天,张氏就打发丫头过来套小玉的话,想知道童二叔到底给了多少银子。

  童若远在里面听着,忍不住暗暗赞了一句,童二叔好样的,居然背着张氏藏了私房钱。

  057:好事需多磨

  “这大概也是应了书上说的天赐良缘,虽然看了好几个日子,但最好的却是最后一个。”赵氏端着茶杯,食指在杯壁上轻轻摩擦着,望着周氏又笑道,“蒋家就这么一个姑娘,家里长辈偏疼爱她也是有的,所以……”

  她不说,周氏心中也明白了,蒋家如今一家子都在徐州。这么一个女儿,虽然是庶出,出嫁也要般一办。那最后一个好日子,却是十月初十,观音寺的道姑说,这叫十全十美。看了那么多嫁娶的八字,有时候一年都遇不上一对,可见日子是多么的好。

  “这么热的天儿,让夫人劳顿跑来跑去的,我心里实在难安啊。说起来,我也觉得十月初十是个好日子。”周氏感激地看着赵氏,若不是赵氏也就没有这门亲了,对方不看家世,那蒋家姑娘又温柔娴静,举止谈吐自有大家风范。打心眼里说,周氏还真觉得自己的儿子高攀了人家姑娘。

  赵氏一笑,“咱们之间何必这样客气?又不是才相识的,秋儿和四姑娘虽不是亲姐妹,我倒觉得她们比亲姐妹还亲近。”说着一顿,又笑道,“秋儿叫远哥儿一声大哥,我那不孝子也得跟着叫一声大哥呢,说来说去,他们也算是兄弟。”

  赵氏话里的深意,周氏倒也明白,笑着点头,“可不是,我们才来上京,童家的亲戚本就不多,如今更应该多多走动才是。”

  赵氏点点头,陈妈妈进来续茶,顺便提到:“大爷叫买的东西都买回来了,夫人要不要再瞧一瞧?”

  周氏摇摇头道:“给他送过去吧。”

  陈妈妈点点头,刚抬脚周氏叫住她,只得退回来。

  周氏朝赵氏笑道:“前儿欧阳先生叫带话来,让若远去……”

  赵氏忙道:“那好,我那不孝子这些天还说着许久没见童家大哥了,这些天先生教的功课紧,人都清减了,不如放他出去走走,散散心回来指不定能收收心。”

  周氏便示意陈妈妈去给童若瑶说,这两天童家那位先生家里出了事,先生回去料理,童若晨和童若瑶都在各自屋里温习功课。

  “赶巧是这个时候,若是先生不回去,还得请假。”

  “大公子比旁人更稳重踏实,读书人就该他这样才好。”赵氏赞美了几句,便叫跟来婆子回去传话,让孙博文好好预备预备。

  童若秋在老太太屋里坐了一会儿,就和张氏一道过来。张氏心里有些不满,关键是赵氏今儿一来,在那边老太太屋里没说几句话就过来这边,这事态瞧着,好像把大房看的比他们二房还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