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_作者:如小果(416)

  灵堂已经布置出来,老太太平放在一块木板之上,全身用一整块大白布盖住。张氏和童二叔跪在中央,皆已经哭得嗓音沙哑,张氏不消说,本来就憔悴不堪,而童二叔也恍惚间老了好多岁,仿佛一夜之间多了许多白发。童若童若晨跪在他们身后。

  见童若瑶和蒋蓉华来了,跪在左边的周氏招手叫蒋蓉华和童若瑶过去,少不得苦一回,因蒋蓉华有身孕,不敢久跪,不多时就被婆子扶着起来去隔壁屋里歇着。童若瑶是已嫁出去的女儿,与童若涵、童若晨不同,也不用一直守在灵堂中。

  巳时左右,童若远匆匆赶回来,去灵堂苦一回才出来见蒋蓉华。

  中午简单地吃过午饭,因为第一天,左邻右舍或亲友还没有全部通知,所以除了童家人,和童家嫁出去的童若瑶和童若秋回来了,其他人倒是没有。饶是如此,童家上上下下仍旧忙的不可开jiāo,各自布置预备工作,包括请道士做法等事儿。童老爹要忙着家里的事儿,外头这些跑腿的事儿,也多亏了顾廷煊。

  下午,童二叔qíng绪略微稳妥,设账房找了亲友主持一应开支,专管丧礼中的各种开支,并设立账目,包括登记亲友送来的奠仪和挽联、祭幛、匾额、花圈、纸活及送的“唪经”等等。

  这一天倒是把一切都料理清楚,明日开始便有亲友前来吊唁,三日后入殓。童二叔悲痛yù绝,原是说停放七七四十九日,只因日子太长,如今气候虽不太热,到底停放久了也不妥。何况,停放日子越久,开销也就越大,自老太太病后,童二叔家里也是一日不如一日,如今童老爹回家丁忧,也是拿不出多少余钱来。

  那管账的人劝了一番,童二叔也只得应了,停放三七二十一日,又因童老太爷灵柩是运回祖籍蜀地安葬的,老太太的灵柩势必也要运回去。如此路途上又要耽搁一些时日,差不多也是五七三十五日方能入土为安。

  童若瑶和顾廷煊傍晚才回到家,去千禧堂拜见老夫人,huáng氏、郝氏、吕氏以及亲戚们都在,老夫人问了童老太太停灵一事,遂朝吕氏和huáng氏道:“明儿你们也去送送。”

  huáng氏和吕氏站起来应下,huáng氏又安慰童若瑶几句,童若绾感激一笑。老夫人见她面露倦意,忙叫钱妈妈搬了椅子叫她坐下,禁不住叹道:“人死不能复生,她也算是有福气的,儿子们、孙子们都能给她守孝。”

  这话让人不由得想起顾家大老爷、三老爷来,老夫人这把年纪,确实白发人送黑发人就送了两回,其各中滋味也只有她自己心里最明白。

  huáng氏大嫂忙笑道:“老夫人也是有福气的,儿孙满堂,比我们不知qiáng了多少呢!”

  老夫人无力苍白一笑,huáng氏忙说起别的话题,朝童若瑶道:“今儿我们都劝不住,敏惠带着晴儿跟着邱家人回去了。”

  童若瑶并不觉得惊讶,敏惠,她的心思其实比童若瑶都细,想法顾忌也多。而今儿童若瑶又不在家。可即便童若瑶在家,顾忌也劝不住她吧。邱先生说顾家扣留他妻小,敏惠又不想继续留在顾家给顾家添乱。只是,晴儿指不定哭得多么伤心,还有对回去那个家的各种恐惧。

  这话题仍旧有些沉重,郝氏笑着说起顾廷煊在铺子里的事儿,老夫人的心思被转移,huáng氏嘴角不由得挂起一抹嘲讽。

  顾廷礼虽腼腆的像个姑娘,倒是做什么都肯用心,这段日子下来,也有些长进,其实大伙也都没有刻意去注意他,只知道现在他看见众人,终于不再把脑袋低低地垂下。就此一点,老夫人心里也格外欢喜。

  “早知如此,倒是该叫他早些去外面见见世面才好呢!”老夫人乐呵呵的笑道。

  “早知如此,倒是该叫他早些去外面见见世面才好呢!”老夫人乐呵呵的笑道。

  huáng氏立刻道:“也是弟妹和我们都心疼侄儿,怕侄儿在外面吃了苦头。”

  郝氏皮笑ròu不笑,道:“怕身为男儿,总不能一直在家里闲着。”

  huáng氏脸色一顿,郝氏这话可不是说顾廷之夭夭儿都在家里?冷笑道:“弟妹说的在理,廷之就比不得廷礼,整天就知道读书,论起来咱们这样人家的身份,又不能去考状元,也不知他读书做什么。我还说不得一句,说一句他就质问不读书如何看得懂账本。”

  顾廷礼书读的不好,也不知是不是天赋的缘故,反正是请了先生的,不过这些年下来他就略识得几个字,绝对不是谦虚,而是事实如此,这方面尚且不及顾廷雅。加上顾廷礼之前的xing子太过腼腆怯懦,总之,看起来确实不知道他能做什么好,顾廷之比他年长,老夫人又喜欢爱读书的人,故而对顾廷之也算是寄予厚望,前几年就叫他打理铺子和庄子上的事儿。这么几年下来,名义上他仍旧在打理铺子和庄子上一些琐事,实则都是huáng氏一手cao办,众人也是心知肚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