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安定下来,江月昭闲来无事,就撺掇着要给青丫婆婆和萧都办亲事。对于这种提议,萧都是万分欢喜的。青丫婆婆平日里天不怕地不怕,一提成亲的事,还是忸怩得不行。
不过她老人家的心意,江月昭是很清楚的。因此她向两位当事人打过招呼后,就去央荣婶子借她个地方,给两位老人家成亲。
荣婶子也是个爱热闹的人。一听说有喜事要办,也是十分地兴奋。她对江月昭说:“十日后就是重阳节,每年庄子里都会在那一天杀jī宰羊,庆祝丰收。不如就把两位前辈的亲事定在那一天吧,喜上加喜,讨个好彩头呢。”
江月昭觉得这主意真是不错。两位前辈到底不是年轻人了。单单给他们俩儿办亲事。过于简单的话就显怠慢,过于隆重又会让人很奇怪。如今借着庆丰收的喜庆劲儿,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于是江月昭闲不住的劲头儿又来了,每天挺着大肚子忙活着给两位前辈fèng新衣服,布置新房。
一转眼九月初九便到了。
那天一大清早jī鸣头遍,各家房顶都飘起了袅袅的炊烟。庄人们起个大早,匆匆吃过早饭,便都向盛天荣家的庄院里聚拢。
辰时刚过。盛家大院已经是人来人往。一片欢声笑语了。女人们在后院厨房杀jī宰鹅,摘菜洗涮。一边忙着手中活计,一边叽叽呱呱地唠着家长里短。男人们在外院杀猪宰羊,挂灯结彩,讨论着今年的年景收成,计划着冬天去哪片林子里狩猎。
真是好一片欢腾景象。
为示隆重,江月昭在几天前就跟一位李姓庄人说好,成亲这天借他家的屋子一用,让青丫婆婆从他们家出门子。
吉时将近,探花公子萧都一身大红新郎喜服,领着一顶轿子和一队chuīchuī打打的鼓乐班子,笑哈哈地奔李家而去。
江月昭和几个庄里地小媳妇早早地将青丫婆婆打扮停当,待听到外面敲锣打鼓之声,将李家的院门一关,守在门口叽叽叽喳喳笑成一片。
萧都来到李家院门外,没料到吃了一个闭门羹,上前拍着院门喊道:“小昭!快开门!我来了!”
江月昭qiáng忍住笑,冲着院门外回话说:“要迎新娘子可没那么容易,有没有见面礼呀?”
外面静默半晌后,突然就有一把一把的碎银子从院墙外飞进来,噼里啪啦地掉了一院子。
院子里的小媳妇们和孩子们哄笑着奔上前去,一抢而光。
“这下可以开门了吧?”萧都问院内的江月昭。
江月昭笑着喊道:“光有银子怎么行?还有话要问呢。娶了我婆婆进门后,可听我婆婆的话?门外又是半晌没动静,江月昭想象着萧都涨红着脸答不出话地样子,就捂着嘴偷乐。
“听…”只有一个字,而声音小得可怜。
“爷爷你说什么?我听不到!”江月昭故意亮开嗓门,大声喊道,“你们听到没有啊?”
“没听到!”小媳妇们早得了江月昭地授意,大声附和道。
“听!”显然是鼓了半天的勇气,才一猛劲冒出来这一个字来。
“嗯,听话就好。那爷爷爱不爱婆婆呀?”江月昭接着为难道。
这次院门外彻底静默了,连原先chuī鼓手议论哄笑的声音都没有了。江月昭等了半天,也没得到回答,又问一遍:“不喜欢婆婆,就不能迎走哦!爷爷喜欢婆婆吗?”
“死丫头!敢来为难爷爷,反了你了!”声音从江月昭身后传来,吓得她猛一回身,差点撞倒了猫在她身后听热闹的一个小媳妇。
只见萧都佯装发怒,瞪着江月昭,而他的右手正牵着一身鸾凤喜服,头上罩着盖巾的青丫婆婆。
“哎呀!可不得了!新娘子的脚不能沾地的。”一个小媳妇在旁边惊呼一声。
“啊?有这规矩?”萧都一脸地无措,qíng急之下一伸手,就将青丫婆婆抱了起来。
满院子地人哄然笑成一片。青丫婆婆羞得无法,狠狠地在萧都手臂上掐了一下。江月昭也捧着肚子笑了半天,方打开院门,放萧都出去了。
那萧老爷子见自己抱都抱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就将青丫婆婆抱上了花轿,放下轿帘。
“起轿!”这一声喊之后,鞭pào齐鸣,锣鼓喧天。萧都领头骑着披红挂彩的高头大马,身后跟着一顶大红花轿,两旁拥拥挤挤地随着看热闹地媳妇婆子孩子们,热热闹闹地向盛家大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