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悠路_作者:醉夜吟(957)

  志远朗声说:“我在户部做过尚书,同僚们少亏空银子,别说一场战争,十场八场也打得起,你们少养几个小老婆就是忠君了。”

  说话之人倒地不起,众人沉默,尼玛,为什么放在一起说,我们已经很久没从户部借银子了,哪都是以前你没做户部尚书的事qíng啊,有你留下的规章制度,谁能从户部借银子出来?大臣们的公敌舒穆禄志远闪亮的诞生了。

  等万岁爷百年之后,新帝登基,看你还如何嚣张得起来,无论是八阿哥,还是三阿阿哥,或者大阿哥上位,不管是哪位阿哥,都不可能再继续纵容志远,他们有多少的事qíng被志远破坏了?怎么看都不可能是四爷上位。

  “奴才以为,打仗也是一笔买卖嘞,只要打赢了咱们可以大赚一笔。”志远眼里闪过众所皆知的算计,每当这个时候,志远周围一尺之内是不会再有人的,“领土之外,也可以有战争赔款。”

  老祖宗的书里可是写得很清楚的,志远研究十几年,有了一套特殊的说辞。

  第四百九十七章 忽悠

  当志远将老祖宗留下的心得弄成若gān关于战胜国赔款的事项后,舒瑶乐不可支,拍案叫绝,风流种马男,是我误会你了,你除了种马女人装叉装qíng圣之外,还是有点用处的。也多亏着阿玛不迂腐,将这些完美的继承并且发扬光大了。

  现在谁再说古人都是脑子僵化的人,舒瑶会咬人,现代人穿越过去了,卖弄的东西有哪一项是他们自己总结出来的?盗版永远比自己的发明创造容易,是没有人同他们讲究版权,但那些千古传诵的东西也是古人一点一点的总结出来的,土著人并非是永远的陪衬。

  舒瑶曾经想过,即便有穿越者穿越到额娘那个时代,无论男女做得也给不一定有额娘好,她们可能没有后世人的经验总结,但她们也是在认真的活着,认真的反思,想要更好的心才会促使社会进步。

  当朝堂上有大臣对志远的凶残提出异议的时候,但他们认为志远没有天朝上邦的气度的时候,志远正了正衣帽,

  “奴才只认万岁爷,只安抚大清百姓,番邦百姓死活同大清有何gān系?至于你们说得气度,巍峨上邦乃是大国气度,被人欺负到门口不敢出声,这是上邦?圣人明训礼教教化百姓,别国之人,焉是大清百姓?善意是对臣服于大清之人,并非心怀láng子野心打算犯境的恶徒。”

  “在太宗皇帝时,朝鲜每年上贡·岁岁称臣,如今呢?你见到使臣了?国王更换来个折子,别的什么都没见到,这是为什么?不就是大清许久没打仗了?再等下去,没准哪天他们会忘了以前的教训主动犯境。防患于未然这个道理你们不懂吗?跟我提圣人之言,你们的孔孟之道读通了?”

  “书轩,给他们背诵礼乐诸书。”

  志远的长公子书轩开始背书,不是光背诵就行的,他还会做一些批注·有不服气的,全都被他辩驳倒了人,志远嘴角上扬,若论吊书袋,就是他都说不过书轩,书破万卷,神威初成这话仿佛是女儿说过

  “万岁爷,奴才以为时不时的应该让他们集中起来重新学一学儒学,同僚大多为官多年,所学所知所见同读书时已经有所偏差·jiāo流一番心得,也可以使得大臣们更有收获。”

  “准卿所奏。”

  康熙同志远一搭一唱决定了大清官员的悲惨命运,他们不仅要接受户部每年的考核,还得定期来京城接受再教育,这种培训逐渐发展成了一所学堂,书轩又有了一份工作,成为了第一任讲师。

  康熙并非同志远一般胡闹,他也不是志远随便一说他就会赞成的昏君,相反他jīng明得很,坐惯上位者的康熙从中发现很多以前忽略的问题·官员放出去,人qíng往来,姻亲故旧等等会使得他们的忠心有所减弱·变得贪婪,康熙不想让当官都穷困潦倒,但也不会容忍大贪的人,回京再教育,虽然说是讲解孔孟之道,jiāo流心得,但康熙不是没机会在其中动手脚,只要做得天衣无fèng·也可以增加他们的忠心程度。

  康熙皇帝看向志远的目光更为的亲切了一些·他有伯乐识千里马的自豪,康熙认识到一点志远是大杀器·时不时的放出来也可以给朝臣奴才敲响警钟。

  看看朝堂上的人被凌nüè的样子,康熙内心里比表面上沸腾愉悦得多·他知晓他们都各有支持的皇子,康熙手拍着龙椅,他还没死呢,选哪个皇子继位当太子,是他的事儿,天下人听命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