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禁失笑,起身把他明日要穿的衣物整理好放到chuáng边,这才chuī了油灯,带上门去了隔屋就寝。
*******
大凤朝永延三年九月,汪怀善年满十三岁。
他那天的生辰比往年的任何一个生辰都要热闹,张家全家都来了,汪家的几个兄弟也来了,银虎营与黑láng营也来了不少人,家中的宅子挤不下这么多人,汪永昭领着这些人去了另处的宅子,让汪怀善一人跑两地敬酒,这才把酒席办了下来。
待到他生日过后,大凤朝的天气也冷冽了起来,这时冷冽起来了的不仅仅只是天气,朝中的形势也是如此。
夏朝的新皇登基不满一月,突起攻势,夺下了西北的云州,沧州二城。
永延皇封老将陈云飞为定国将军,赐他兵印,拔军收复云,沧二州。
可惜陈云飞成也老将,败也老将,行军半路,就一命呜呼了。
下面八百里急马回朝禀报后,以旧疾托病在叶片子村躲皇帝的汪永昭跟身边的妇人冷笑了一声,道,“死得倒是及时。”
他一脸说不出的讥俏,张小碗笑而不语。
汪永昭也只是找个人说句话,并不指望她懂得什么,说罢就继续看着手中的兵书。
那报讯的人还站在屋中,有些窘迫地看着这时停下手中针线活,微笑看着他的张小碗。
“下去吧,灶房里熬了羊汤,你去喝上几口,再灌上一囊再走。”张小碗微笑着与他说道。
那报讯之人已连续几日当着她的面给总兵报过讯,已与她有些熟敛,听罢这言朝她略为感激一笑,抱拳施礼就退了下去。
这时汪怀善正大步进入,一进门就对他娘说,“王爷说了,让我再候上一会。”
张小碗闻言皱了眉,“都与你说过了,不许再提这事。”
汪怀善看她沉下了脸,不敢再靠近,便坐到了汪永昭的另一侧。
“王爷还说什么了?”汪永昭翻过一页,漫不经心开口道。
“说皇上不准备把兵印jiāo给他,也不jiāo给你……”汪怀善说至此,那脸色也沉了下来,“怕是要到军中人马大损,他才会松口。”
他说罢,汪永昭未发声,依旧好整以暇地看着他手中的兵书。
见他不语,汪怀善又等了等,见他还是不说话便忍不住开口问道,“要是大东,苍西都失,您也不请命吗?”
“请什么命?”汪永昭又翻过一页,淡淡地道。
“到时夏人一入,东西两州的老百姓流离失所,全都无家可归,您也不请命吗?”汪怀善说到此怒火一起,大声地说了起来。
“我无兵权,也无统帅之职,与我何gān?”汪永昭抬头轻瞥了他一眼,淡淡地说,“皇上都不急,你这小儿急的哪门子的急?”
“你……”汪永善听后怒瞪了他一眼,转头便对张小碗说道,“我去找先生去。”
说着不待他娘回话,大步就往门外走去。
他走后,张小碗也无心手中的针线活,她苦笑了一声,小声地朝汪永昭道,“可否能托您一事?”
“说。”看着兵书的汪永昭又翻过一页。
“到时他非要上那战场,能否请您让人拖住他。”
“何解?说清楚。”汪永昭闻言,书也没再看了,一把甩到了桌上。
那书甩到桌上剧烈地“碰”了一声,张小碗眉毛不禁一跳,她沉了沉心,才轻轻地说,“他毕竟还小。”
“还小?过了十三就是十四了,他还小?”汪永昭脸冷了下来,“你为他殚jīng竭虑这么些年,为的就是在他可立功时挡他前程?”
“再过得两年也不迟……”
“再过两年,这天下又得改朝换代了,还等得了他到时立功?”汪永昭闻罢冷笑了起来,“说你妇人之仁你还真是妇人之仁,真是慈母多败儿,古人诚不欺我也。”
他这嘴里没几句话是能听的,张小碗低着头沉默着,不再言语。
说来,这人话说得难听,可话是没错得多少的。
怀善已经长大,他自己都想飞出去了,只有她,事到临头了,心中还是有一些舍不得……
等到年底,快要过chūn节时,大凤在失了云沧两州后,又失了大东。
皇帝召总兵汪永昭入宫,当晚,汪永昭是被抬在轿子上回的,回时尚在昏迷中,据回来的人对张小碗的说法就是旧疾复发,命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