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种田之贫家女_作者:杀猪刀的温柔(91)

  多出来的chuáng铺,也给那两老汉使了。

  张小碗也不是老好心,而是真不想还没住下来,这明显是汪家人派来给她添堵的老奴就死了,她不用太费脑子想,她肯定会被人传出克人的名声出去。

  第二天一大早,张小碗穿着棉袄,又把她大部分的衣裳都穿在了身上,臃肿得不像个新妇地出了门。

  她带了身体看着还好的吴婶去了村子,拿出铜钱买了些糙米。

  村民知道半山上的那家大户来人了,听说是个小媳妇过来打理家产的,但没料到她第二天一早就出现在了他们的眼前,个个都来瞧稀罕物地来瞧她了。

  张小碗手里还有一整块一路上没舍得吃的糕糖,这是新婚夜摆在桌上,第二天早上她自行收起来的,为此,那来收gān果的妇人还多看了她几眼,还眼带鄙夷。

  这次下山前,她狠了心也把这块糕糖也带下来了,她知她说话也不会有人会很懂,所以就把糖敲碎,见到的小孩一个发一点带他们来看热闹的父母,算是她先跟这村里人套了个熟。

  等她买了糙米回去,昨天根本没来搬柴木和稻禾的几家村人就过来搬东西了,可能搬的人多,陆续也有人跟着来搬了,这旧宅子不到一天,在大年初一,总算被他们搬空了。

  张小碗看着这空下来,总算有了点样子的旧宅苦笑了起来。

  当天晚上,她把手里的银钱数了一遍,她离宅时汪四婶给她的三两银也加在里面,包括那些红包收的那些钱,刨去那些一路上用去的铜板,她现在手头上能用的银不到七两银。

  而她的嫁妆就是一套有两个柜子一个洗脸架六个木盆的家具,三chuáng新被,一块十尺的布,这些都是要用得上的东西,卖是不好卖了。

  她只能用手头上的银子把这旧宅先修葺好。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终于入了v,先真心感谢喜欢本文的同学的支持,感谢你们能赏脸继续看下去。

  至于不喜欢的,说再多也没用,就不说啥了,因为一个文肯定有喜欢的人也是有不喜欢的人,大家理解不同无可厚非。

  至于作为我本人,还是决定以后就埋头写文了,当然一路上大家说的对的我会听的,有硬伤也欢迎大家能帮我指出,我知道我不万能,不能保证在硬结构上从头至尾不犯错。

  至于其它的,就当作者是个傻bī,一心一意只跟着原先对本文定的初意走了,不管是好还是坏,就让我写个原本想写的种田文吧。

  ☆、46孕事

  到了初三,村里人赶来帮忙了,张小碗给的工钱是两个铜板一天,口气客气地劳烦他们帮瓦片上得结实严密点。

  村里人见张小碗是个给钱的,上工很快,五个人花了两天就把六间房的瓦片全翻新了一翻。

  随后一算帐,张小碗花了大概二两银多一点把房屋上的瓦片整好了,工钱其实花费不多,就是买六间房一间大屋的瓦片着实花了一大笔。

  而有三面透风的墙要去远地方寻了卖青砖的再过来补,且可能要上一段时间,暂且只能搁下。

  现在她要烦的是要打chuáng,还有要把厨房砌好。

  里长带了打chuáng的木工师傅来,说好这师傅在这里gān活,也帮着上山砍树,但一天要五个铜板的工钱,还包括两顿饭。

  因是里长带来的,张小碗也没推拒,就此答应了下来。

  不过庄稼人大多是实诚的,虽然老蔡伯私底下跟张小碗嘀咕这人要价太高,吃食又吃得多,但这人上山砍完木头回来就动工,一点也不耽误工夫,张小碗还是觉得无需说他什么话的好。

  厨房就是垒个灶,花不上大工夫,请了一个会垒灶村民过来,半天就垒好了,就是要等泥gān等上三天这灶才能用,于是这三天里,张小碗还得带着两个婆子在外面用暂时搭着用的灶火。

  忙完最忙的五天,一歇下来,张小碗感到一阵气短,以为自己累着了,也不敢再逞qiáng,在屋里头休息了两天,这才敢出门。

  这村户人家不及县城的讲究,这对于妇人的禁忌也不是太多,但因着两个老婆子在,张小碗要是非得找上个主事的男人说话了,找人说话都是要带上其中一个,有她们在前头挡着点也好说话。

  实则村里人也不是太计较这个,就说个话而已,也不看人家小媳妇长啥样,有事要办了,不至于说个话都不许。

  人家要避着点,他们也理解,毕竟县城里来的大户嘛,有点规矩也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