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儿看到一只老母jī,身后摇摇摆摆跟了一群小鸭子,就觉得特别有趣。
还有两只老母jī在孵鸭蛋,今年他们将有七十多只jī,四五十只鸭子,四十多匹马,四十多头羊,只有四个人,有点忙不过来。
叶儿还在盘算雇个什么样的人呢,刘应东带回了父子两个:杨老栓,杨秋娃。他俩就是二十里外杨家庄人,杨老栓太老实,脑子也非常死板,结果勤勤恳恳,日子越过越穷,连老婆得病都无钱医治,最后家里就剩他和儿子俩光棍。
杨老栓负责喂猪、浇灌、种菜,杨秋娃负责打糙、喂羊,梅枝喂jī喂鸭打扫清洗做饭。黑旦和刘应东养马、栽树、gān杂活。
叶儿一听,自己没事了。
“你得做这么多人衣服呢,还有,我不在家,你得管着全部的事qíng,也够忙的,还有正儿和腊月得照看。”刘应东很严肃、还很心疼地说。
叶儿被逗笑了,郑重地点点头。
杨老栓挺勤快的,就是心中没有个计划,刘应东便规定好了他每天gān的活儿,这些他倒是做的很好,杨秋娃也勤快,比他爹还机灵些,叶儿一想到孩子才十岁,便起早摸黑的打糙喂羊清理羊圈,还帮着浇树施肥,心里总有点愧疚,虽然他们父子很满足,觉得吃得好穿得好,一年下来还有钱拿,杨老栓甚至喜滋滋地给黑旦说,这么过上几年,他儿子成亲都有钱了
叶儿为了让自己心里平衡,每天傍晚,教杨秋娃认字、算术。杨家父子俩感恩戴德,gān活越发起劲。
时光匆匆,小腊月两岁,正儿六岁,他该启蒙了。虽然他和杨秋娃一起跟着叶儿学习,已经能认两千来个字,还会了二十以内的加减法,但叶儿觉得自己不了解这个时代的主流,怕把孩子教偏了,便打算让儿子进学堂。想着儿子每天黎明就得坐马车去二十里外上学,叶儿心里挺疼的。
赵先生来了。他似乎就在等正儿到启蒙年龄呢,大概还怕刘应东不接受他的好意,竟然这么说:“东东,老哥哥又穷途末路,来投靠你了。”
刘应东大喜过望,急忙让叶儿安排赵先生的衣、食、住宿,唯恐有什么不周到,叶儿前头gān着,他还在后边不停地检查,叶儿被他碍手碍脚的,又气又想笑。
有的是房子,打扫好就行,又有现成的被褥,叶儿很快就安排妥当了。
正文 079 回乡
梅枝和黑旦成亲十年,一直没有孩子,没想到竟然忽然传出喜讯,叶儿赶紧安排她好好养胎,让刘应东又去雇人。
这一回刘应东雇了婆媳俩,还带个和正儿一样大的小男孩狗儿。叶儿安排孩子给正儿做小厮,两人一起去读书。
赵先生征得刘应东同意,gān脆给两个孩子起了名字。正儿叫刘正显,狗儿叫赵得福。
马庄的人听说这边竟然请了个先生,纷纷把孩子送了过来,大大小小有六个。他们在庄子里,谁家都能养个jī喂只羊的,这些东家并不在意,手头宽裕,就想给孩子谋个出路。虽然是奴仆,但若是读书识字,就能做管事账房,好过自己一辈子打马后半截。
这些人除了给赵先生束脩,还间或送些jī蛋、蔬菜。狗儿娘,现在的得福娘见到此景,更加珍惜儿子读书的机会,教育孩子要惜福、要懂得感恩。得福才六岁,竟然知道每天为小正儿洗帕子、磨墨,甚至端洗脸洗脚水。
叶儿见牧场雇的人越来越多,自然也不敢拿出前世那种人人平等的处事方式,出头的椽子先烂,还是随了当下的cháo流才好。她便请教赵先生对上对下的礼仪、规矩,按照赵先生教的方法约束下人、管理牧场。她和刘应东竟然赢得了“好东家”的赞誉,不仅自己人对她尊敬有加,就是马庄的人和镇上来的,和他们打jiāo道时。都是恭恭敬敬。
经过几年努力,扇形石头滩的外沿,全部都栽了枣树、杏树、洋槐。光这个就足有几十亩了,每年的枣子都卖上百两银子,杏树第一年挂果,也卖出十几两来。
最早栽下的葡萄,已经爬满三丈方圆的木架。第一年挂果,因为施肥太过,很多果实都脱落了。没有多少产量,叶儿汲取教训。第二年开花之后就不敢施肥,一直到果实都有指头蛋那么大时,才在离根一尺外挖沟埋粪,最后产量果然很大。
见葡萄长得好。刘应东越发来劲,雇短工在石头滩上挖坑,然后换土栽植,光工钱就花了六十多两银子,住宅外面,不再是白花花的石头滩,终于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