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幸福农妇_作者:风飞凤(164)

2017-04-15 风飞凤

  二老太爷把赵东臣的信,拿给几个族老,大家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没多久,沿途客栈的账单就捎了回来,赵家各房头,按账单付了钱,二老太爷让手下管事拿着把族学的院儿收拾了一下,在中间砌了一堵墙,把学习生意经的和准备科举考试的孩子分开来。

  二老太爷刚把这些做完,赵东臣把教书先生就送了回来,是个三十来岁的瘦高个子,看着很文雅,带着妻子和一对儿女。族学里有房子,赵家的管事奉命安排人住下。

  教书先生姓汪,他先给孩子上了一个月的课,这才出题让他们考试,然后把孩子们分开,九岁以下,除了两个学习出色的,都去卫城的一个老先生那里读启蒙,九岁到十三岁的,还有那两个小点但学习出色的,都归汪先生教,十三岁以上的,也分两拨,一拨学习生意经,另外一拨,只有两个孩子,汪先生建议赵家,送到附近的书院去,费用自然是赵东臣这个长房长孙来出。

  赵家族老见东臣做事有条有理,安排很是妥当,心里都对他高看一眼,就算有人背后嘀咕,对他的客栈收费有微词,但也都翻不出什么làng花来,这事儿稳稳当当的就过去了。

  沈氏算了一笔账,从卫城到安平,有六个小客栈,以前一年最少得赔出去百十两银子,赵东臣这么一改,不但不用赔钱,还能小赚一笔。赵庆林的两个儿子,都在安平城里读书,享受不到这个福利,却在客栈住宿上,要掏不少银子,她的损失最大了,沈氏心里窝火,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惩治赵东臣,只好把一肚子邪火,硬压在心里。

  叶儿这段时间,忙着打理那间金银铺子,还得分心安排族学的事儿,忙得一塌糊涂。赵东臣则负责管着家里的其他生意,也是忙得脚不沾地。开始,他派人去米庆州,买回一大群年轻人,大多是十岁到二十岁的男孩子,十五岁以上的,全部由满香园的大厨,考嗅觉、味觉、以及双手是不是够灵巧,然后,分派他们有的学厨师,有的去跑堂,给沿途的客栈和渡口的饭店培养人才。

  一时没有合适的管事,赵东臣很多事儿不得不亲力亲为,好容易提拔了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杨世杰,他才总算是能轻松一些。

  北上召的那间满香园,因为街上多了间青楼,两家生意又都好,那里的人气渐长。不久,有人去开了间丝绸衣料铺子,紧接着,又出现了一间金银首饰店,有些住户,见有利可图,便把门房收拾了出租,很快,街上到处都是挂着幌子的小铺、卖胭脂水粉的、卤ròu的、烧jī的,女人小饰品的,卖酱菜、打烧饼、开杂货铺、小酒馆,连街上行走的女人都多了起来。

  赵先生常常帮着赵东臣,处理些和官府打jiāo道的事qíng,最常在那个店里请些衙役师爷什么的吃饭,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一天,有个女人披头散发从一小门里冲出来,一头就朝路边的墙上撞,被路人拉住,她竟然哭着央求,让她去死。

  原来,是米庆州过来投亲的,却不想路上遇到拐子,卖进这里的暗门子,她不愿受rǔ,想一死求个清白。

  买她的老鸨不依,领着两个五大三粗的婆子,要把她往回拖。

  赵先生看不过去,掏钱为那女的赎身。

  事qíng还真的极有戏剧xing,她要投奔的亲戚,搬走了,不知所踪。(未完待续)

  正文 094 笼络

  赵先生没法安置,把人送给了叶儿。

  她叫常淑良,是个秀才的独生女儿。她爹爹原想给她招赘个女婿,为自己养老送终,却不想读了书的常淑良,眼头儿被吊得很高,一般人她看不上,优秀的男子,哪有愿意招赘的?她这么一耽搁,现在已经十九岁了,现在家乡发大水,相依为命的爹爹去世,自己流落异乡,常淑良常常暗自垂泪。

  叶儿见她识字懂礼,又有一手好针线,安排她照顾女儿,教腊月做针线,伺候孩子的日常起居。

  腊月每天要穿着细布长袍,打扮成小男孩模样,和哥哥一起跟着赵先生读半天书。常淑良在他们学习的时候,趁机为赵先生做点什么,比如把洗好的衣服叠平整,给他做双袜子,鞋子、绣个荷包、帕子什么的。

  赵先生腹有诗书,为人仗义,又聪敏豁达,最主要的,是常淑良的救命恩人,她这是有了爱慕之意,想要以身相许了。

  叶儿看她一遇到赵先生,就又是拘谨又是欢欣,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便顺水推舟,买了一个大户人家出来的婆子照顾腊月,让常淑良照顾赵先生生活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