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若是把秋兰送过去,十分不妥。”
老夫人皱眉问:“哪里不妥了?”
“其一,秋兰是个心眼小的,又非心甘qíng愿过去,将来若是得了韩王爷的欢心,定会对我们家不利。若是不得韩王爷的欢心,送过去也是无用。其二,韩王爷既然指名要我,以他地位与xing格,不达成目的,终究心里不慡,必留后患。”
老夫人听着在理,微微沉吟,说:“那你说如何?难道将你送过去?”
“孙女有办法,既可以打消他念头,又不留后患。”
老夫人诧异地看着她,只见她双眸灿灿,如暗夜星辰,如旭日初照。
第三十八章 辩才滔滔
“韩王不曾见过我,定然是听信坊间的谣传,以为我国色天香。只要让他见我一面,知道并非事实,就会打消念头。”
“见你一面?”老夫人蹙眉打量着阮碧。她从前年岁小,举止又畏畏缩缩,看起来毫无妍态。如今年岁渐长,神态坦dàng,举止大方,虽还没有完全长开,却已经初具风qíng。只怕韩王一见,更不愿意罢手了。于是,断然地说:“不行,什么馊主意。”
“祖母莫慌,且听我说下去。”阮碧上前一步,将自己的打算细细地说出来。
老夫人听完,凝神细思片刻,说:“听着倒也可行,只是这回韩王指名要你,不一定是听信坊间谣传,有可能是他人撺掇,指不定那人曾经见过你,韩王若是与他一对质,岂不是发现自己受骗上当?这事还牵扯着你二叔,不能轻举妄动。”
阮碧一怔,问:“祖母,可否详细跟我说说前因后果?”
“也好。”老夫人便将事qíng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
阮碧听完,恍然大悟,想了想,说:“倒也不怕,我在深闺之中,见过我的人并不多,即使是有人撺掇,多半只与我有一面之识。向来是道听为虚,眼见为实,韩王定然更相信自己的眼睛。”
老夫人听了,也觉得有几分在理,但因事qíng重大,一时委决不下。
阮碧又问:“祖母,二叔的事,为何当时会去求韩王爷斡旋呢?”
“只因御史中丞与韩王爷颇有点源渊,而你父亲的幕僚杨先生与王府长史是同乡。”
大周的御史台以中丞为长官,御史台有点类似于后世的中纪委,专门纠察监督弹劾百官。阮碧想了想,说:“这回扬州学子闹事,虽叫嚷着严惩二叔,实则还是反对荫补取士制度。依孙女看,这一回事qíng怕是……”
老夫人吃惊地看着她,没有想到自己寥寥数语,她就能判断事qíng的来龙去脉,且判断结果与大老爷和幕僚商议的差不多。“往下说。”
阮碧微作沉吟。扬州学子想借京城官宦世家阮府开刀,反对荫补取士。民qíng涌沸之下,官家也要作出让步,定然会牺牲阮府,以平民愤。所以她判断,阮家这回的一万两是白给了。但是对她庙堂并不清楚,也有可能会出错,该大胆说,还是该婉转地说呢?思量片刻,决定还是冒险一试,说:“孙女只是闺阁女儿,对庙堂并不了解,只是……只是觉得这回事qíng并非个人恩怨,关系朝纲,便是御史中丞一力保全,怕也敌不过个民愤两字。只有官家对荫补取士制度作出限制,学子才会罢休。两方角力,俱在二叔一人身上,只怕……只怕咱们家这一万两是白给了。”
说到最后,阮碧声音渐小,留意着老夫人的脸色。果然见她脸色大变,眉间不豫。慌忙跪下,说:“孙女出语无状,请祖母恕罪。”
老夫人看着她低垂的脑袋,心里着实不喜她方才言论,黑着脸说:“念你年纪小不懂事,这回暂且饶了你,以后可别不懂瞎嚷嚷了。”
“是,祖母。”
“你下去,你说的那回事,让我先考虑考虑。”
阮碧应声退下。
老夫人歪在榻上,闭上眼睛,心里起伏不定。一万两银子白给,意思就是弢儿的事qíng是无计可施的。呸,她不过是个闺中女儿,懂什么庙堂决胜,定然是信口雌huáng。但为什么自己心里这么不安?
曼云悄步进来,低低喊了一声:“老夫人。”
老夫人睁开眼睛,坐直,问:“怎么了?”
“大夫人派人过来问,碧桂和秋兰都妆扮好了,要不要派管家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