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身聊发少年狂_作者:绞刑架下的祈祷(337)

  来年关外各族有可能陷入饥荒,北军此时再乱,怕是要成大祸,现在正是安抚各游牧部落的时候,楚睿索xing又下了恩旨,让李茂带着羯人的首领及族人、以及参与了救援的各族使者入京领赏。

  若这些人能为大楚所用,成为异族的使者,出关宣扬大楚的德政,最多再废一些牛羊粮食,边关牧民有了吃喝,想来是不会轻易南下劫掠边关的。

  楚睿一边兴奋与他终于可以借此事重新执掌兵权,震慑各方势力,一边又忧心与谋反、赈灾、边关等国事,加之通过汾州马场之事,他又发现了许多大楚的弊病,这些都需要慢慢解决。皇宫里接连七八天,楚睿都在不停的宣召大臣进宫问政问策,大朝会也是每天到中午才得结束。

  许多世族虽然不满意这位皇帝一心想要限制他们的权利,却也不希望大楚再次动乱,打破好不容易才维持的局面。这些人除非有必胜的把握,不然不会随意倒戈,此时也不敢再拖后腿,尽心尽力地出谋划策,又给予各种方便。

  大楚立国数十年来,除了一开始那几年,就没有这般上下一心,君臣相得过。

  另一边,信国公府。

  朝廷来了圣上的手谕,楚睿有感于信国公三代忠良,亲自把这次叛乱之事写的清清楚楚,又在信中颇多夸奖李茂李锐二人,就为了能安抚邱老太君的心神。

  他甚至还考虑到顾卿不认识字,让那使官一定要给顾卿读个明白。

  此时顾卿、李铭二人每天在家qiáng装镇定,已经到了快要崩溃的边缘。李铭是不敢露出一点痕迹,害怕让母亲担心,惊动了胎气,而顾卿一人支撑着信国公府全府上下,既要管家,又揪心着李锐和李茂,早已经是心力憔悴,此时一接到皇帝的书信,总算松了一口气。

  只是她不但没有如其他人那般感激涕零,深谢君恩,心中甚至还有些难过。

  这般危险的事qíng,又是谋反,又是攻城,这皇帝竟然瞒着整个大楚滴水不漏,若不是李茂当机立断,调了西军过来,如果要等这皇帝来救,尸体都凉透了!

  李锐出京救人,现在是立功回来了,可这路上要有个万一,岂不是搭进去两条命?

  这时代通讯这般不发达,连送个信都要几天,折子到了京城,报的是喜,可如果报的是丧,她除了能够接受事实,还能做什么?

  让她谢恩?她怎么可能感激的起来?难道这马场与灵原之乱真的是靠着皇帝英明神武才平定的吗?

  笑话!

  不过听到李茂和李锐不但没有事,还立了奇功回来,信国公府全府上下都喜气洋洋的,家中亲友更是上门来贺,人一多事就多,倒让顾卿没有时间再多感慨。

  二月初,五千西军押解叛贼和犯官入京,顾卿一早接到了消息,派出了家人在京外等候,又在府里准备好了一切,就等李茂李锐两人回来接风洗尘。

  李锐不是官身,也没想领什么功劳,便谢绝了一起进宫的好意,一马当先,先回家让奶奶安心。塔娜和其他糙原女子也不能入宫,她们此番上京是来向邱老太君学习织造之术的,见李锐要回府见奶奶,也跟着李锐一起,准备先进城去。

  李锐武力惊人,出京救叔一事又给了他诸多磨练,心xing和言谈都与普通少年不同。李茂带着糙原部族众人上京,这些人见李锐是“李大人”的侄子,都刻意结jiāo,糙原男子爱好摔跤,李锐和他们摔了几次,学会了其中的规矩和技巧,一时间在同龄人之中,竟罕有敌手,一下子让这些胡人心服口服。

  尤其是小辈,都纷纷将他视为偶像。

  李茂见李锐替他在胡人中扬眉吐气,心里也十分高兴。他武力不行,接刀一事还闹出过笑话,可他家侄子武艺惊人,没有堕了他信国公府以武勋而立的名头,李茂觉得自他侄子扬名以后,那几个部落首领对他笑的都要更热络些。

  李茂答应了塔娜,会让邱老太君教她们部落的女子织造毛衣,所以此次塔娜还带了十个少女入京,向邱老太君学习织造之术。卢默也是此次的功臣,加之李茂对他们非常赞赏,便让李锐经常多照顾这对qíng侣。

  塔娜和卢默可以一起入京,自然是非常高兴,平日里亲亲我我,让“照顾”他们的李锐大感吃不消。

  简直是伤风败俗、伤风败俗啊!

  又,又亲起来了!

  “李大公子,你们汉人有这么多,究竟是怎么养活的?”塔娜跟着父亲一路行来,看了无数大城,汉人城市的繁华给这个糙原女子的心里留下了极大的震撼,也生出了不少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