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月讶异地看向方十一,却见他只是淡笑不语,示意她继续往下看。
书生听了这话,自然不肯收那珍珠衫,只道自己是路见不平而已,没有想过要什么报酬。那对夫妇却道自己也不愿生受别人大恩,只是将珍珠衫放在书生处,将来自会来取回。
书生身边两个丫环显然都是了解自家主子是什么xing子的人,拼命地给他使眼色让他赶紧离开,谁知那书生竟然拿出两张银票来,面额应该不小,那对夫妇眼底飞逝过一道欣喜。
两个丫环立刻阻止书生,不过始终是奴婢,在书生的坚持下也只能gān着急。
最后,那对夫妇将珍珠衫跟书生换了二千两,千谢万谢地离开了客栈。
“公子,你又来了,那是我们仅剩的银票了。”其中一个丫环小声抱怨着。
“人家有难,难道还不伸手帮忙吗?”书生将珍珠衫妥当放好,对两个丫环道。
两个丫环跟书生讲起了世道艰险的道理来。
好个良善憨厚书生!微月心里想着,珍珠衫是真,只是那对夫妇行为怪异,感觉有些不太对,不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她也没想多管闲事。
吃过早饭,金桂去结了账,便继续赶路了。
这一路下去,周围都是山林,茂官也没第一天那般兴趣,总算在天黑之前赶到了鲘门,许是近海的原因,空气中多了些腥味,也湿冷了许多。
投客栈的时候,书生慢微月他们一步也住了进来,这下真的是缘分了,书生兴奋地过来跟方十一打招呼。
原来他们都是同往一个目的地,这书生姓陈,名建海,字子冕。是普宁县本地人,此次是出外拜友,能在途中遇到方十一他们数次,也实在有缘,因此他已经自动将方十一当是朋友了。
“到了普宁县,小生便是地主了,到时候方兄有甚需要可使人与小生说一声。”陈建海道。
方十一闻言感谢道,“多谢陈公子盛qíng。”
“书中亦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今日能与方兄结jiāo,小生是三生有幸,所谓出门靠朋友,朋友是越多才越好。”陈建海笑着道。
方十一是商人,商人自然擅长jiāo际,特别是在得知陈建海是普宁县人时,他心中也生出了想要相识的念头,毕竟他对普宁县一无所知,若有个本地人打探,那是最好不过了。
这一番jiāo谈,陈建海倒是将自家qíng况讲得详详细细,听得他身后两个丫环yù哭无泪。
原来是普宁县的大地主!家中良田万顷,有好几个山头的果园,不过这都是祖传下来的产业,他不过是个二世祖,整天就喜欢看看书,结jiāo朋友,然后四处游走,根本无心去打理家中产业。
就算他整日无所事事,家中的产业已经足够他挥霍还几辈子了。
翌日,他们是和陈建海结伴同行的,已经是进入cháo州平原地区了,山路两道都种慢了櫵柑,huáng橙橙的如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枝上。
“看来今年的櫵柑没前两年那样赚钱了。”方十一搂着微月轻声叹着。
“为何?”长得这样好,怎么会卖不出去,南方的櫵柑在北方还是很稀有的呢。
“太多了就显得不金贵了。”方十一笑着道,“而且这櫵柑要种三年才能收成,如果今年卖不出去,这周围百姓想过个好冬就难了。”
“你怎么这样清楚?”微月笑着问,他一个大城市里的商人,还知道耕作问题?
“入乡随俗,我总不能在这里当个行商吧。”方十一在她耳边轻声说着,然后看了看外面,“应该是快到了。”
果然没有多久,就已经听到宝信的声音。
第233章 种田
天色已经渐暗,宝信带着两个年轻力壮的小厮在路口等着方十一他们,见到他们的马车驶来,立刻就上前行了一礼,“十一少,少奶奶。”
陈建海见竟有仆从来接方十一,心里虽疑惑,倒也没仔细问,寒暄了几句,留了地址与方十一,让方十一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都可去找他,之后便与他们分道扬镳了。
宝信便在前头领着微月他们来到先前就置下的小院子,他们从东门进城,许是天黑的缘故,倒是没看到什么路人,只是在月色下隐约见那房屋轮廓,可猜这普宁县应不是太贫穷的才是。
院子是普遍的四点金建筑,进了大门就是一面照墙,上面雕刻着吉祥物,照墙后是一个算宽敞的大厅,左边是一道拱形小门,是通向后面正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