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咏叫了辆大车过来,又从顾府带了下人过来帮忙搬东西。毕竟人多,做起事儿来也麻利,不过一会儿的功夫,东西就都收拾好了。比起刚来京城时的两个小包袱,姐弟俩的行李多了好几倍,二人的被褥衣服,秦铮的书和笔墨纸砚,还有大包大包的药材,将一辆马车装得满满的。
最后朝巷子挥了挥手,一行人就此离开。
新院子原本就gān净,顾咏又事先叫了府里下人来打扫,这会儿将行李一一放好,便有了过日子的模样。因厨房还未开火,大伙儿便去外头馆子里吃了一顿。若非要说这新院子有什么不好的地方的话,那就是皇城里头没有外城那么多馆子店铺,若是家里头不开火,只怕连饭都没得吃。
顾咏趁机说起要给玉珠家添两个伺候的下人,一个打扫院子加看守大门,另一个则负责厨房事宜,毕竟到时候玉珠去了太医院当差,家里便顾不到,秦铮一个人在家里头只怕连饭也吃不上。
玉珠起初不甚乐意,她活到这么大,还从未被人伺候过,心里头总觉得有些怪。可她又不能承认顾咏说的话有道理,秦铮打小被她捧在手心里养大的,生个火倒是会,可若是让他自个儿烧饭吃,只怕家里头的锅碗瓢盆全都要遭殃。可若是果真添两个外人在家里头,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多奇怪。
顾咏见玉珠一脸犹豫,也猜到了她的顾虑,笑着道:“都是我府里的人,素来懂规矩,断不会胡来。你若是不放心,就先让他们做几日,若是不满意,送回去就是。”
顾咏的话都说到了这份儿上,玉珠自然不好再推辞,只得收了,免不了又问他这俩人的详qíng及月钱几何之类。顾咏俱一一答了,晚上就将人给送了过来。
这俩人一个是五十来岁的老大爷,身子骨瞧着挺结实的,jīng神头也好,见了玉珠恭恭敬敬地行了礼,玉珠不敢受,赶紧侧了身子让到一旁去,另一个厨娘是个三十来岁的妇人,收拾得gāngān净净的,说话也甚是慡利,玉珠第一眼便十分喜欢。
如此一来,院子里就多了两个人。玉珠将他们安排在厢房住下,她和秦铮两人各住了一间正房,中间是待客的小厅,厅后有个小间,墙壁上还用杉木砌了格子,正好可以用来存放药材,实实在在再好不过。
太医院
三月十二,玉珠去太医院当差的第一天。
寅时她就起了,换了前些日子刚做的官服,在秦铮面前转了几圈,端着架子咳了两声,直把他笑得够呛。她到底年纪小,面上还带着稚气,身量也不高,穿着这老气横秋的墨绿色绣鹌鹑补服,说不出地滑稽。
玉珠也是无奈,她虽然也觉得这身绿油油的衣服实在难看得很,却没有不穿官服进宫的道理。毕竟不是在自己医馆,该守的规矩还是得守。
因孙大夫住在皇城外,玉珠只有在宫门口候着他。一路上进宫上朝的官员们络绎不绝,品级高的坐轿子,多是二人抬的,此外还有骑马的,有些连骑马都不会骑的唯有骑驴。朝里的规矩,进了宫城后只有一二品的官员才能坐轿,其余的都只有步行入宫,故宫门口停了大批的轿子马匹和随从。入宫后普通官员不准掌灯,众人都候着各部堂长官好借光上朝。
孙大夫虽是五品官衔,但太医院令不必上朝,他到的就有些迟,玉珠远远地瞧见他时,天色已经开始发亮。
太医院在宫城东南角,验校了腰牌后顺利地进了宫。虽说以前玉珠也去故宫旅游观光过,但到底都已经辟成了旅游景区,在一片如cháo水般涌进涌出的人群中,什么肃穆庄严都成了浮云,跟如今面前这压抑的让人不敢bī视的宫殿不可相提并论。
路上人不多,除了一身装备的侍卫们之外,只偶见宫女们低着头经过。虽说之前顾咏教过她宫里的规矩,但玉珠毕竟是头一回进宫,心里多少有些发怵,不敢四处张望,安安静静地跟在孙大夫身后,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乖巧得不得了的模样。
走不多久就到了太医院的大门,早有人在门口候着,一瞧见孙大夫就赶紧迎上来,恭恭敬敬地行了礼,然后道:“大人您可回来了,大家都在屋里候着呢。”一边说着一边将人往里头引。
过了两道门,才是太医院的大厅,里头密密麻麻站满了人,一片绿油油的鹌鹑,衬得屋里都黑了不少。看得出来,大伙儿对孙大夫都是极为恭敬的,连带着对玉珠也十分客气,和她说话的时候个个脸上都带着笑,只不过这笑容是真是假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