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盛世医女_作者:绣锦(77)

2017-03-29 绣锦 架空历史

  玉珠哭笑不得,“好好的发什么呆,顾大哥和你说话呢?”

  秦铮这才摸了摸后脑勺,嘻嘻笑了两声,一脸审视地盯着顾咏看,直把他盯得头皮发毛。

  三人又聊了一阵,不知是谁说起了李庚的事,玉珠一时黯然,沉默了半晌,才朝顾咏道:“顾大哥在户部,不知可与西北大营有书信往来?”

  顾咏依稀猜到玉珠的心思,心里头微微发酸,但他素来慡直,断不会因胸中的醋意而作什么阻扰之事,qiáng自笑道:“自然是有的,不过现今六部封印,驿站的往来也少了,若是要传信,只怕要等年后。玉珠可是有信要给李庚?”

  玉珠点点头,垂首低声道:“西北那边天寒地冻,他自幼娇生惯养的,哪能受得住严寒。我家里头还有几只冻疮膏,原本是打算给阿铮用的,好在他争气,今年倒没冻伤。另外还有些止血消肿的药膏,外头都买不到的,我寻思着他日后怕是有用,便想送些过去。”

  顾咏闻言亦点头称是。玉珠便回屋取了药,用布包好了,又仔细写了用法,一起全jiāo给了他。

  待顾咏走了,秦铮才唉声叹气地说道:“顾大哥还真是个心胸宽广的好男儿。”

  玉珠不解地看着他,秦铮却不解释,拎着装了鲤鱼的木桶往厨房里去,口中还唱道:“鱼啊鱼,你可真是福气大,临死前还有个朝廷命官送你一程。”

  新年琐事

  虽说发生了这么多事,但日子终究要过下去。

  因年三十不能杀生,二十九晚上玉珠和秦铮便将第二日要准备的jī鸭鱼类都宰杀好,只待第二日开火。chūn联也早早地贴在了门上,隔壁家的孙老太太还让小柱子送了两盏红灯笼,秦铮小心翼翼地挂在院外檐下,衬着两侧的门联红彤彤的,倒也有几分热闹的年味。

  除夕这一日,玉珠姐弟起了大早开始准备年饭。按照玉溪村的习俗,年饭需得在正午之前准备好,且需十二道荤素相间。好在玉珠掌管家里的厨房已有几年,却也难不倒她。不到两个时辰,正厅的饭桌上已摆满了饭菜,jī鸭鱼ròu,应有尽有。

  做好了饭,却先不能吃,由秦铮将碗筷摆好,杯子里倒上酒,斟上茶,拜祭祖先。玉溪村的习俗是还需供上猪头果盘的,因姐弟俩实在不爱这猪头ròu,又不愿làng费,便由玉珠用面粉做了个猪头样子,在鼻孔里cha上香,祭拜了一番。

  待祭祖完毕,又在院子里放了挂鞭pào,噼里啪啦地热闹了一阵,姐弟俩这才坐上桌,正式开席。

  因上午煮砧板ròu的时候姐弟俩各撕了一块吃,这会儿肚子还饱着,只意思xing地动了动筷子,吃的却都是白菜萝卜这些素菜。一会儿隔壁小柱子敲开她家的门,问能不能拣些未响的鞭pào回去玩。玉珠索xing塞了一把未燃放的烟花给他,又嘱咐他小心伤到手。

  吃罢了年饭,今儿的事就算完成了大半,姐弟俩便关了门,一起去街上逛逛。

  平日里喧嚣热闹的大街今儿却是冷冷清清,店铺大多关了门,极少数开着的也是门可罗雀。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贴着红红的chūn联,屋檐下挂着一溜儿红灯笼,单单是瞧一眼就觉得喜庆。

  姐弟俩逛了一圈,顺便去了趟同仁堂。因为过年的缘故,今儿没有安排坐堂大夫,只留了两个伙计看着铺子。这是铺子自开张以后玉珠头一回来,店里的伙计也不识得她,只当她是来买药的,十分殷勤地过来招待。玉珠也不挑明身份,只说是瞧瞧,伙计也不多废话,笑笑着请她自便。

  这会儿居然也有人来买药,买的多是消食的药。因是新年时节,吃得未免油腻了些,不少人就得了积食的毛病,旁的铺子里开的还得熬煮,弄得满厨房一股子药味,十分不便宜,因此同仁堂的成药才格外地受欢迎。

  玉珠瞧了一阵,又趁伙计空闲的时候说了一会儿话。那伙计虽是年轻,却是个极机灵的,话多嘴甜,不该说的却一个字也不透露。玉珠不由得暗暗赞叹钱掌柜果然会□人。

  回来的时候,巷子里的人渐渐多起来,多是附近的小儿,换了簇新的棉袄,手里提的提灯笼,拿的拿鞭pào,四下奔跑打闹,巷子里一片热闹。

  晚上姐弟俩一直守岁到半夜,因平日里都睡得早,子夜时分都已经迷迷糊糊的,猛然被外头霹雳啪啦地动山摇的鞭pào声震醒,二人也跟着出去点了pào竹,又燃了几支烟花,跟四邻们道了新年好,这才回去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