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_作者:回眸已半夏(134)

  李大壮说:“今儿早上我跟柱子去镇上卖柴,茶楼里先生都在念你写的诗呢!”

  黎锦笑道:“不过是灵感突来之作。”

  “我是个粗人,不懂你们写诗,但我知道,能被这么人念,就证明你写得好!

  这杵舀我家暂时也用不上,你先拿着用,什么时候不用了再还回来就成。”

  “多谢大壮哥。”

  =

  当天晚上,没有再次欺负秦慕文,他家夫郎每天要忙的事情一点也不比他轻松。

  黎锦也舍不得让人腰酸背痛的收拾家务。

  他早上出门的时候说:“今日我会晚点回来,你饿了记得先吃饭,知道吗?”

  秦慕文点点头:“阿锦也不要太累。”

  “关心我?”

  “嗯!”

  黎锦把人搂在怀里亲了一番,笑道:“我走了。”

  只留着秦慕文站在原地,心想,告别吻从额头降落到了嘴唇……么?

  今日是茶楼先生念周围读书人重阳诗作的最后一天,至于能被镇子上的人记住什么诗作,就不是说书先生能决策的了。

  但很显然,今年重阳诗作里脱颖而出的,就是黎锦那一首田园诗。

  写出了绝大部分庄家汉的日常生活,而且最后也没有刻意的升华主旨,反而让人越咀嚼越有味。

  下学后,黎锦在茶楼点了一壶茶水,等待黄一龄的到来。

  店小二认出他就是杏林堂的黎大夫,说什么都不肯收钱,反而还给把他带到了一个靠窗的地方。

  “我们掌柜的要是知道我敢收您的茶水费,肯定要扣我工钱。”

  茶楼不收杏林堂大夫的钱,这已经算是一个规矩,虽然黎锦现在不在杏林堂坐诊了,但此前给说书先生开过一些润喉的汤药,还有情面在。

  黎锦说:“多谢了。”

  黄一龄到来的时候,带着宣纸和笔墨,手里还拿着一包黎锦看着颇为眼熟的东西。

  他见黎锦多看了几眼这个包裹,本着想跟黎锦深交的想法,主动解释到:“这个是杏林堂新出的消食丸。

  昨儿黄先生食欲不好,吴大夫推荐这个药,我就买了几枚。

  结果效果很好,我今儿赶紧去又买了点。”

  作者有话要说:  黎锦:???深藏功与名。

  第60章

  黄一龄年纪小,带着一点自来熟的性子。

  他把自己沉甸甸的油脂包放下,说:“昨儿吴大夫给我推荐药丸的时候,我本来是想拒绝的。

  幸好当时我想到自己之前看过的一些杂书,上面就写了京城大药堂的大夫为了患者携带方便,炼出药丸来直接服用。

  药效并不比汤药差劲,而且还不用劳神去煎药。”

  黎锦微微颔首,他现在接触到的人事太少,镇上也没有供自由的书肆。

  因此,他到现在了解到的仅仅是一隅的风土人情。

  虽然黄一龄这也都是道听途说,但至少也有点根据,黎锦听的很仔细。

  黄一龄见黎锦面色认真,说的愈发起劲:“这药丸是按照两枚一份起卖,原本四文一份。昨儿我买了两份,也就是一天的量,吴大夫还给我饶了一文。”

  黎锦见他十分激动,内心十分无辜的想,大兄弟,这药丸本来一枚一文钱,就是因为吴大夫头脑精明,硬生生给涨了一倍的价格。

  “黎兄,要是你去买,吴大夫肯定给你饶的钱更多!”

  黎锦笑了笑,把这个话题带过去,他说:“我带了几张自己做的画来,还请黄兄指点。”

  黄一龄也发现自己说得太过,都快像门口拉拢客人的店小二了。

  他摸摸鼻子,拿起黎锦的画。

  黄一龄到底学画学了近十年,一眼就看出黎锦只是个初学者,他腼腆的笑笑:“那我就不客气了。”

  他用指尖沾了一点茶水,给黎锦说:“我们从细节往大了说,首先,这里着墨不均……”

  黄一龄说完后,自己重新铺了一张纸,给黎锦演示起来。

  果然,到了真正的行家手上,这笔杆子就变得十分灵活,此前黎锦练了好半天的笔法,黄一龄随便就使了出来。

  他自己画完后,说:“如果黎兄不嫌弃,大可尝试一番,我会给你纠正笔法。”

  黎锦求之不得。

  他们这里靠窗,采光好,周围人也少,两人这么一来一往,不知不觉间一个时辰就过去了。

  黎锦感觉自己从书本上看到的很多晦涩的内容都得到了解释,他对黄一龄的称呼也从黄兄变成了‘一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