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行了几天,一日午后,终于远远地看见了元军的旗帜和营帐。队伍中起了小声议论和指点。叶铭来报,赵宇骑到了队伍前面,带着大家继续向前。天快黑了,到了与元军相距不过三四里处,赵宇才停下,让人传令全军听叶铭的号令,安营扎帐。
两军相对,能清楚地看到对方的马匹营帐和初亮的火把,甚至单个的人。宋军离元军如此近地扎营,宋人新帝竟然站在队伍最前方,那长幡的字迹在元营中都清晰可读,这其中有诈!元兵曾经报告过,当初在遂城,宋人就是这样,新帝在城上,长幡挥动,而城门大敞,元军骑兵一进去,就无人再出来。
元军将领都到阵前观望宋营,深感宋人的大胆和诡异。无人建议此时挑战宋人:天色已晚,宋人可以用那些能照花眼睛的白炽光弹,而且黑暗里,若大军攻击,恐被宋人诡计所乘,再次出现上次杀了自己人之类的事。于是只让步兵向宋人营地两翼合围,暂不发动进攻,明天一早,就正式开战。
☆、第 90 章
叶铭命令的那寥寥二十多辆竹木的坦克车挡在了营前,营地正中,李越指挥着人支起了一架丈高的三角梯子,他爬上了顶部看了看周围,下来了,对叶铭说道:“上面要有一个人站岗,他们那边如果骑兵集队,就马上告诉我。”叶铭点头。李越关照叶铭一定要照看好他做的小pào。这是尊带着轱辘pào架的铁pào,比这个世间不久后出现的火pào要小很多,接近后代的榴弹pào,称得上jīng巧,但是此时没有pào弹,因为李越没有给。
董平指挥着人把chuáng弩在阵前分列开,对着元营。上次会战后的八架chuáng弩和最近做出的十架,能在一次轮she中发出近千竹签。chuáng弩之间董平又布置了排弩和短距离的弓弩。远中近都已经密集覆盖,可两军相距如此近,而且赵宇没有让人去布置陷马dòng或者绊马索之类的路障,如果对方不停地冲击,大概也只能挡住敌方小半个时辰,无法持续阻拦住大队的骑兵。这是如此明显的qíng况,兵士脸上都难免显出担忧。可董平的脸色平静沉稳,他已经经历过比这更绝望的境况了,那时都过来了。何况这次董义在赵宇身边,肯定不会有问题,他没了后顾之忧,只需专心眼前:把箭she光了,尽到自己的责任。
入夜后,宋人们看着对面茂密的元军火把,难免议论纷纷。可主帐那边的笛声悠扬,还有欢声笑语,原来是赵宇那边有个聚会,与他出闽地的人和以前认识的人加上领兵的人,一共几十人,同吃晚饭。既然主帐那边如此,那么别人也该效仿。宋朝音乐发达,会个什么竹箫管笙的人比比皆是,所以宋营到处可以听见乐曲声。
主帐这里,帐外几堆篝火,众人席地而坐。晚饭吃得轻松愉快,因为赵宇说在席上不必谈战事,这样胃口才好。他带着头,连吃带喝,别人也不好意思显出紧张,就高高兴兴地宴饮了一番。席中,李越坐在陆敏身边,有时给陆敏递个碗端个菜什么的,殷勤地做小服侍,就如在此时站在赵宇身后的张绣时常gān的。赵宇一直装着看不见,李越觉得自己幸运一些,陆敏至少还对着自己偶尔说一声多谢。李越对自己很纠结,有时觉得自己该疏远一下陆敏,他日后如果要成婚可怎么办?有时觉得时间有限,该珍惜与他相处的日子。陆敏似乎对李越的矛盾心理一无所觉,还是像以前那样淡然地与李越jiāo谈。
饭后,叶铭带着明日要领兵打仗的人们离开了,方笙坐在秋末的夜空下chuī笛,董义也拿着一支笛子,在旁边偶尔chuī出一声怪音来。赵宇几个人回了中军大帐,帐内灯火通明,里面有一张用木板拼起长方矮桌,赵宇倚着桌边坐下,让大家也都坐了。孙小官人忙让人摆上了茶水。帐中除了赵宇李越,还有担当着赵宇卫士职责的慧成和慧达,无所事事的小道士苏华,为举办了一次成功晚宴心满意足的孙小官人,陆秀夫和袁牧之。赵宇喝了足够的酒,脸上带了些红晕,一副惬意的样子。
袁牧之带了些急不可耐,问道:“官家,现在已经是饭后了,可以讲讲明日大战?官家可有什么打算?”
赵宇摆手道:“元军很悲惨,想起来就让我心里过意不去。酒足饭饱后,我们应该谈论的是一些高雅的话题。有一个国家叫希腊,那里风和日丽,粮食充足。大家吃饱了就躺在绿色的大树下冥想人生的意义,所以出现了许多卓越的哲学家,我们是不是也该效仿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