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蹙眉,低声说:“如此,大概也不甚妥当。”
蒲寿庚(1205-1290年),又称蒲受u,号海云,宋末元初人,是阿拉伯(色目)商人后裔,蒲开宗之子(参见《泉州人名录蒲开宗》)。任泉州市舶司三十年,实际上蒲寿庚只做了三年不足的提举市舶使,这也符合地方官员在任三年一轮换的宋代官制。但不管其任提举泉州市舶司或离职,均能“擅番舶利者三十年”,可见蒲寿庚势力之qiáng大,是宋元时期“蕃客回回”的代表人物。此人在南宋破国后“导元倾宋,叛宋仕元”(引导着元军倾败宋朝,叛变了宋朝给元朝当官。)以致“终生显赫”。
史料对此的记载说元军包围临安后,因元军善于陆战而短于海战,闻蒲寿庚老于海事,拥海舶至多,若能招得蒲寿庚,既能严重削弱残宋的海上力量,又能借蒲氏之力给残宋毁灭xing打击,在元军攻临安之前,元军统帅伯颜就已派遣不伯、周青招抚蒲寿庚、蒲寿k兄弟,当时未果。可后来,丞相伯颜陷临安,恭帝降,南宋灭亡。南宋遗臣奉二王入闽,yù图恢复。他们希望得到蒲寿庚之助,以继续在闽、广沿海地区坚持抗元,因此任命蒲寿庚为闽广招抚使,兼“主市舶”,赋予更大的权力。
可此时,蒲氏就不想要宋朝的官了。有的历史说幼帝到了泉州,蒲氏闭了城门不开,有的则说 “寿庚怒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派亲信孙胜夫秘密出城,迎接南下途中的元军。张世杰只得护送端宗匆遽移粤,经漳州趋cháo阳。临行时,抢走了停泊在法石一带的蒲氏海舶四百多艘船。
蒲寿庚降元后,将他所拥有的海船都jiāo给了元军来进攻残余宋师。元军非常感谢他,将领董文炳率部抵泉时,擅解所佩金虎符赠蒲寿庚,此举事后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嘉许。元廷授蒲寿庚为昭勇大将军、闽广都督兵马招讨使兼提举福建广东市舶。
蒲寿庚降元后,大肆残杀南宋外宗室人员和淮军,此事应是事实,只是资料上对其时间和细节的记载有些不同而已。
一说在至元十四年(1277年)七月张世杰自cháo州从海上回军攻泉州城时,张世杰自海上回军攻城,寿庚遣其党孙胜夫诣杭求唆都援兵,自与尤永贤、王与、金泳协谋拒守,尽杀淮军、宗子(赵室宗亲)之在城者。一说来自明阳思谦《泉州府志》记:“及张世杰回军攻城,宗室又yù应之.寿庚置酒延宗室yù与议城守事,酒中尽杀之。”而郑思肖《心史》则记载:“(景炎)二年丁丑(1277年),泉州素多宗子,闻张少保至,宗子纠集万余人出迎王师.叛臣蒲受u闭城三日,尽杀南外宗子数万人。”《永chūn云台赵氏族谱》记杀五千余人。赵氏《南外天源族谱》记杀三千人。《宋史》说二千三百余人。《泉州府志纪兵》说:“尽害宗室千余人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备极惨毒。”
日本桑原氏《蒲寿庚考》引明阳思谦《泉州府志》说:“尽杀宗室千余人……此当仅为男子能执武器者。”据王寒枫《关于蒲寿庚几个问题的探讨》考证,估计蒲寿庚大概屠杀了六、七千人.其中:南外宗室三千余人(明阳思谦《泉州府志》说,绍定间[1228―1233年]南外宗室有三千三百余人),淮兵二千五百人,士大夫不知数……
蒲寿庚於宋元转变之际,显赫一时,其子在元朝亦颇得志。抛开道德不论,表面上看蒲寿庚降元维护了自己家族和泉州穆斯林的利益,短期内也似乎如此,但随后蒲氏家族和泉州穆斯林却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数十年后,蒲氏后人与元朝庭争利,元朝庭派兵攻入泉州,使泉州的回族与伊斯兰教遭到了严重破坏,“凡西域人尽歼之,胡发高鼻有误杀者。闭门行诛三日”,事后即“发蒲贼(蒲寿庚)诸冢,(刨了蒲寿庚等人的坟)得诸宝货无计。寿庚长子师文xing残忍,杀宋宗子皆决其手。圹中宝物尤多,圹志玛瑙石为之”(说的是蒲寿庚的长子残忍,亲手杀了很多南宋赵室,所以墓中宝物很多);“凡蒲尸皆luǒ体,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诛之,弃其u于猪槽中,报在宋行弑逆也”(受了五刑才被杀,尸体被弃在猪圈里,真是对南宋行了杀戮和反叛的报应)。(源自《丽史》或者《清源丽史》,虽是历史小说,但有关蒲氏被戮的内容大多基于史实。)蒲氏家族信伊斯兰教,故“luǒ体,面西方”,表示让他们死也无法对着东方。穆斯林忌猪,砍其身于猪槽中是最大的侮rǔ。仇恨至挖墓刑尸,那必非常残bào地屠杀蒲氏族人。那时及时外躲或刚好在外者,才能幸免于难。穆斯林资财、住宅、礼拜寺等大半毁于烧杀和劫掠之中。这是泉州城、泉州港衰落的开始,也是泉州穆斯林衰落的开始。报应蒲氏后人的竟然是蒲寿庚投降了的元朝,这大概在他辅助了元朝追剿南宋幼帝的时无法想象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