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义极小声问:“哥哥没有猜忌你吗?就是你,我哥用的那个词儿,功高盖主?”李越驾大鹏,当虎jīng,常常不在战场,肯定给赵宇gān了好多见不得人的事。
李越想起太空中那个气势汹汹的小行星,赵宇不愿与他细谈对策,大概还没有放弃把他甩了的心思,一时气愤起来,站起来说:“他总看不起我!还功高?无论我做了什么都不能得到他的重视!还盖主呢!他根本不觉得我盖了他的脚面!我跟你说,董义,这个人最可恶,你对他多好,为他做了多少事,到真有危险的时候,他还是玩心眼不带着你,根本看不起人!一点都不尊重我的选择,总想自己当英雄,我最恨他这一点!”
董义半张着嘴,皱眉想了会儿,觉得两个人没说到一起去,再次努力道:“你是在哪里遇上哥哥的?”
李越泄了气,重新趴下来上色,说道:“我如果跟你说我从月亮上把他接下来的你也不信,别担心了,出去玩吧,我得把这张图弄完,他今晚要用。”
董义同qíng地看了李越一眼,告辞道:“我去给你拿午饭,哥哥总说一个人两个菜,你饿不饿?我偷偷多给你拿点儿?”
李越说:“一个人吃饭最没意思,一会儿我去找你们,一起吃。”董义高兴地应了一声走了。
等到三月上旬,赵宇启程去泰山祭祀之前,他已经把世界和中国历史都讲到了蒙元南下侵犯南宋之时,襄樊失守,蒙元顺长江而下。除了历史,他还介绍了世界的除了佛教外的几大宗教和分布,西方的重要古典哲学理念,几大古代文明的辉煌之处和衰落。另外还讲解了星球的从产生到灭亡的过程,宇宙的基本知识。有关宇宙方面的知识按理说是最难让人相信的,可也许这正是赵宇的专业,他讲起来格外动qíng,让人无法提出任何质疑。
李越担心着太空中那个已经成为警告的危险,时常心不在焉。但是赵宇却一直坚持讲课,李越怀疑赵宇是知道自己不可能领着大家了,就尽量把知识留下来。这其实也是蒙元没有来得及做的事qíng,作为一个横跨了欧亚大陆的民族,蒙元并没有为中原带来多少有关欧洲的知识,相反,欧洲却从蒙元带去的东西和信息中借鉴了大量中华的发明。蒙元对中原的态度是掠夺xing的,大量汉族工匠被征兵远行,把火药和活字印刷,包括风筝,都传给了欧洲。欧洲在看到中国的风筝后很短时间内就发明了滑翔机,至今美国航天博物馆中还有一句话,承认人类首先飞上天空的是中国的风筝和烟花。可惜中国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停止了进步。
到了北平的大军和随军百姓多数留在了北方,有些还将北上往边界处驻兵屯田。而叶铭坚持带着十万jīng锐部队,护送赵宇去泰山。
三月已是chūn天,处处山桃花开,嫩糙星布。李越与赵宇的大军在北平分手,自己又单独回了飞船。飞船中的扫描警告没有改变,这次还给出了撞击时间,正是明年一月,同样的时间,历史上那个隆隆响的陨石落在了山行宫旁。虽然李越猜对了,他一点也不高兴,根本不想深入研究,就又回宜兴见了阿卓。孙小官人已经北上了,李越带着阿卓和孙小郎在chūn天的郊外放了风筝,抖了空竹。到了与赵宇约定泰山相见的时候了,才离开宜兴。
☆、第 108 章
这次,为了让赵宇能回趟飞船,李越尽量把飞船停在离泰山那条登顶道路近些。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此山经常是皇帝设坛祭祀祈求国泰民安和举行封禅大典之地。封禅是古已有之的礼仪。按照《史记封禅书》张守节《 正义 》解释:“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第一个在此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在泰山封禅祭祀被人认为是天神必将赐予吉祥的“符瑞”,表示帝受王命于天,向天告太平,对佑护之功表示答谢,当然更要报告帝王的政绩如何显赫。封禅的种种目的与象征,都包含着一层更为深潜的意识:沟通天人之际,协调天、地、神、人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jīng神意志与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
汉武帝多次泰山封禅,并立出了皇帝能来封禅的三个条件:要能开疆辟土,有非常的成就,要能天下长治久安,要有祥瑞出现。唐代有几个皇帝也进行了封禅大典,到了宋代,只有宋真宗进行了封禅,从此之后,帝王到泰山只是祭祀不再封禅。
李越满怀心事从山中僻静处走出来时,只见泰山前千军万马,挤得结结实实的。李越找到了中军处,看见孙小官人正高兴地与大家寒暄。李越走过去,众人上前见礼,李越问孙小官人道:“你什么时候到的?听了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