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几天,赵宇就要带着两个皇子去进行慈善路演,李越也就带着阿卓和孙小郎随行。他们这些人被四个和尚护着,御用文人袁牧之等人跟着,先在城里访贫问苦,再到临安城外体察民qíng。虽然从李越看来,赵宇gān的这些事都是嘴上服务的空话,但饱受了战乱的人们还是深怀感激。李越觉得这些老百姓是最好的百姓,宽容而感恩,对神或者对人都还存着敬畏之心。
有时这些人也乘兴到乡间去旁听选官的仪式,在乡间有一次露了身份,就有告御状的百姓上前说选官作弊,还有人冲出来大声数说赵宇的不遵礼教,另有人说这样才最公平的……结果好几派在赵宇面前大打出手,一时鞋子果子乱飞,四个和尚吓得背了赵宇和两个皇子冲开了人群先跑了,
李越袁牧之带着两个孩子跟着他们一路狂跑出了镇子才停下来,喘不过气来,可也笑得肚疼……
外面炒作得天翻地覆的恩科,李越都没有关心。这次考试的内容繁杂多样,改变了过去论述为主的形式,变成了知识大赛。虽然北宋时也开过所谓六艺的技术xing考试,但正式的科举全是论述文,没有这么多样化。他知道赵宇还让陆秀夫出了几道题,比如分析一下南宋为何屡次兵败,公田法为何失败,jiāo子滥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等。都是属于后代时事论证方面的。等到殿试揭晓,状元竟然是陆敏。李越心中又高兴又酸涩,还有点儿担心赵宇是不是因为自己才点了陆敏,后来听说卷子都是封着的,不仅赵宇,文天祥陆秀夫等都属意同一份,当众揭开,是陆敏的名字。
让人惊诧的是,这期进士里有一个女子,张绣,虽然她是女扮男装进的考场,但是入选后殿试却是女装。满朝文武愕然,但赵宇却当众亲口说女子可以中进士并可为官,还言讲了一番女子有许多方面特长,比如她们更细致,更持久,更富于仁慈之心,可以如男子一般对国忠贞不渝。在殿堂上张绣一直流泪不止,让许多官员蹙眉。但与她相识的人都对她十分敬重,殿试后都向她施礼祝贺。
跟随赵宇的人和岳麓书院投笔从戎的书生,除了陈桐陈树张绣魏云等在军中没有回来,来参加考试的多都得中了。许多人大呼不公,陆秀夫允许众人查卷,并把得中者的卷子集成印出,供大家比较,那些人立意新颖,见识广泛,论述明晰,人们才平息了些怨言。
李越并没有被糊弄,他想起赵宇讲的那些课,不仅有对历史的分析和范例,还有多种知识。街上的讲义笔记根本无法全部记录下赵宇所有的言论,而听课的人有了他这些剖析和讲解做参考,解答考试的题目就容易了许多,上过这些补习班的那些人不中才怪。
许多事都让李越觉得赵宇幸亏决定不做皇帝了,因为赵宇明显是个有偏袒的人:赵宇指示开通了海上jiāo通航线,从天津过山东半岛南下到临安,加qiáng南北的物流,让福州董家和那些为了抗元出过力的商家为主要运营商。李越知道历史上,降元的长江水道上的两个水匪开辟并霸占了这条航道,赚了大钱。
苏华要回山看看他的老道师父,赵宇让陆秀夫赐给了他紫衣,作为一个小道士,这可是无上的光荣。
对当初不qíng不愿地参军行医到临安后请去的司徒衡,赵宇给了一部后世中医大家写下的医书和几种名贵中药的种子,让司徒衡惊喜万分。别说司徒衡,就连当初在福州给赵宇号过一次脉的御医,赵宇都给了一本医方大全和中药种子。
赵宇建立起了一所小学师范学院,邀请落选的书生入院,两年毕业后等于末等官员的薪俸,由国家分配去建立小学。他请郑子诚为院长,还把郑子诚灌醉,给他灌输了小学师范的课程,让郑子诚晕晕乎乎了好几天,从此就称自己是赵宇密授弟子,以区别于其他的学生。赵宇命小知道参加科举,在小知道不出所料地落选后,就让他去读师范学校,日后毕业了就成了朝廷委派的教师,再也不是书僮身份了。小知道觉得对不起陆敏,但知道陆敏也愿意他上学后,小知道激动得神神叨叨了好几天。
方笙说要在临安开一家笛子馆,教授笛笙,他按照赵宇说的学习模式,不再设师徒关系,而是一年一年招生,择期毕业。他对赵宇说想再向赵宇学几首,赵宇说几首怕他立不住,就又教了他几十首,加上以前教的曲子凑够了百首。结果,方笙笛子馆一开,只一天就把一年的学生就招满了。
赵宇对董义口述了五十个菜谱,董义请了魏云的父亲来了临安,大胆地在满地餐馆茶楼的临安城开了第一家“真不是黑店”董家茶楼,说是天子的口味,于是日日爆满。董义天天让人往宫里送几个菜,让赵宇和其他人品尝,以致宫中的厨师表示很不满,通过孙小官人劝说官家不能自毁了皇宫御膳的招牌……这些举动弄得人们都说赵宇是有史以来对自己人最好的一个皇帝,甚至有许多弹劾赵宇任人唯亲昏庸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