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在八零_作者:大船小舟(27)

  这话一出,几个小的连连欢呼爸爸万岁。

  不太懂这话啥意思的宋小四跟着瞎咋呼,宋时风野心勃勃的要挣大钱,宋小三真心感谢爸爸的支持与理解,他觉得自己的爸爸就是天下最好的爸爸。

  刘二花听得翻白眼直翻,合着这是坏人都让她做了,他来当这个好人。

  宋小三多周到的人啊,拍完爸爸的马屁就拿着钱给老妈:“妈妈,这五块是儿子孝敬您的。”

  刘二花惊讶的看着他,乐了,也没要他的钱,拍了拍他的脑袋,“就你会哄我!我还差你那五块钱?”

  一家人乐乐呵呵的过了一个充满喜悦的新年。

  ***

  “领导,您怎么去买一个小孩儿的对联?这个咱们单位老徐小孟就能写,你何必自己掏这个钱?”车上,二十几岁司机不解的问。

  “你不觉得那孩子很有意思?”三十几岁穿中山装的清俊男人笑着说。

  “有意思?字写得不错?”他实在没看出来有意思在哪儿,刁滑倒是不少,精豆子似的还知道要订金呢。

  “你还不如那孩子。”另一个五十来岁头发花白的男人笑他:“你当领导就是买个对联?领导怎么不买对面男人的?你忘了前段时间下的文件?”

  “噢!”男人一拍脑门,“书记这是鼓励经商呢!领导就是领导,要不我怎么不是领导呢,想的就是没领导远啊。”他不知道真心还是假意的拍起了马屁。

  “好好开你的车。”

  “领导,那文件下来也有段时间了,可没见省里有动静,谁知道后面是个什么章程,您这样会不会太冒险?”花白头发的男人不无担心。

  被唤作领导的男人笑笑,“放心,天变不了。”

  “也是我想得多,老了,整怕了。”花白头发的男人感慨。

  “回家过个好年。”

  等过完年回来,这位年轻的领导看到家属院里好几家门上都贴着同样的对联,都不知道说他们什么好,还不如一个孩子有远见,一群废物!

  第16章 名人

  这一年宋家的年夜饭是饺子,猪肉白菜馅的,刘二花整整包了三大盖帘,全拿到外面冻上,初一初二还要接着吃两顿,这是年头接年尾,年年有余。

  在这个物资还很不丰盛的年代,吃饺子那是逢年过节才有的待遇。宋小三肿着手腕子都不妨碍他吃饺子,一个人就干掉一大盘子,就这还就有节制的吃,老二两盘子都扫进了肚子还没够呢。

  有人吃的欢喜,就有人过得艰难,顾卫峰这个年夜饭就是热水泡窝头对付了一口,做饭的功夫都没有。

  李师傅病了,高烧不退,打了退烧针也不管用,总是反复。医生嘱咐晚上要是病情反复就给病人擦拭降温,他吓得一步不敢离开,生怕他出问题。

  在原来养父母的家里他没少干照顾人的活,可照顾的都是小的,照顾病人给人擦身还是头一回。

  顾卫峰想了想,先死劲往炉子里填平日里舍不得用的煤块,把火烧得旺旺的,免得一会儿把人再冻着。

  然后就一夜不停的给李老头擦身,水换了一盆又一盆,到天色微明的时候李老头儿的体温终于降了下来,提心吊胆忙活一夜的顾卫峰长长的松了口气。

  这一夜真是太长了,他都觉得永远都不会有天亮的时候。他不怕苦不怕累,可真怕李老头就这么没了。

  李老头睁开眼,入眼的就是一个汗津津的脸,这一夜他也是半梦半醒,被人怎么照顾一夜心里门清。眼里少了以往的嫌弃,翻个身嘟囔道:“你睡去。”

  “我做饭。”顾卫峰闷头就进了灶房,叮叮梆梆忙活起来。

  李老头儿觉得自己心里有块儿地方有点酸,有点软,稍微一碰都泛着颤。

  “别以为讨好我有用。”他伴着咳嗽嘟嘟囔囔道。

  灶房里的顾卫峰什么也没听到,很快就做了碗软烂的面条来,没有来得及剁饺子馅,自然也就没有饺子可以吃,但是他在碗里卧了个鸡蛋,还滴了两滴香油,香的很。

  “看我干啥,你也去吃。”老头儿别别扭捏的说。

  “嗯。”

  过了初一接下来就是走亲戚,从初二到初十,舅舅家姑姑家叔叔家奶奶家,天天这家吃一天(自备粮票),那家玩一天,把禹城小名人宋时雨可给憋坏了。

  说到名人还得从市政府买对联说起,被政府买了对联这说明啥?说明这孩子写得好!朴实的老百姓最先想到的就是这个。不好能被市里的大官看上?还出钱买?好,肯定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