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周晚晚当然不能让周阳过去陪她上学,她把赵小三儿写的那几页纸拿出来跟周阳研究,两人叽叽咕咕说了好久,周阳又给她添了密密麻麻的两页,才算有点惆怅地感叹,“真快啊!你怎么说长大就长大了呢?!”
周晚晚离家那天早上,她站在院子里送周晨和沈国栋去上班,早就说好了,他们就在自己家里告别,下周他们去屯子头的汽车停靠点去接她,他们都是大人了,要开始学着用大人的方式行事。
周晨笑着跟妹妹击了一下掌,揉揉她的头什么话都没说。该说的该嘱咐的早就说过了,妹妹要开始人生的新阶段了,他得把所有的不舍担忧都收起来,用最灿烂的微笑鼓励她,改用默默的关注伴她前行。
沈国栋也跟周晚晚击了一下掌,微笑着转身大步离开。
周晚晚默默收起沈国栋放在她手里的纸条,转身打开,上面是简简单单的两行字:小白兔,加油!去jiāo几个好朋友,高高兴兴地画几幅画,有沈哥哥在,你什么都不用cao心,去gān你想gān的事儿就行!抱抱!周三去看你。
周阳提着周晚晚的被褥、脸盆暖瓶洗漱用具、衣服、画具等等一大堆东西带着她来到屯子东头的汽车停靠点,赵五婶一家人、宝成叔一家、李老师一家、王校长、石云,一群人微笑着站在那等着送他们。
跟大家简单地告别,又给哭得满脸鼻涕眼泪的赵小四儿承诺了一堆周末回来带的好吃的,从绥林方向开往陵安的长途汽车缓缓地驶了过来。
周阳微笑着看看妹妹,满脸都是希冀和欣慰,“走吧!咱们上大学去!”
第三三零章 报道
陵安师专全名陵安专区师范专科学校,建立于1953年,在全省的大学中籍籍无名,在陵安专区却如雷贯耳,是全区十一个直属县的最高学府,这些年来为全区培养了几万名教师。
陵安专区是1956年国家在陵安地区设立的介于省和县之间的行政单位,九十年代中期改名陵安地区,下辖十一个县,专区最高行政单位是专区行署,专区区政府就设立在陵安县城。
所以陵安县城比绥林县城规模大了不止一倍,繁荣程度也要高很多。
走出长途汽车站就是陵安城的正街,临街好几栋两三层高的小楼,街上虽然没有小汽车,自行车却穿梭来往,偶尔还能看见一辆三轮挎斗摩托车呼啸而过,县城里也有了公jiāo车,比绥林县灰扑扑的正街要热闹繁华多了。
周阳正要去找公jiāo车站,举着师专接站牌子的一个大男孩就跑了过来,“你是周晚晚吧?邱老师在那边,今天有车来接站。”
邱老师是去绥林高中的招生老师,跟周晚晚很熟悉,也见过一次周阳。
周阳带着周晚晚过去跟邱老师握手问好,上了临时跟公jiāo公司借来的一辆充当校车的公jiāo车,车上已经坐了十几个学生和来送人的家长。
周阳放好行李,安排周晚晚坐下,开始跟前后的家长攀谈起来。
周阳长得高大俊朗,气质稳重温和,衣着笔挺得体,行事说话礼貌从容,马上赢得了一众家长和新生的好感。
再看规规矩矩坐在哥哥旁边的周晚晚。乖巧漂亮,一直微笑着听大家寒暄,兄妹俩一看就是条件优越的家庭出来的有教养的好孩子。
连坐得稍远的家长都主动过来跟他们说话,一自我介绍,发现周晚晚竟然是今年新生文化课考试的第一名。
艺术生的文化课考了全校第一名,就是很多对艺术考试不了解的家长也要赞叹一声“这孩子画画好学习还这么好,真是不简单”。
周阳无奈地看了妹妹一眼。他竟然到现在才知道这小家伙文化课考得这么好。真是不知道要感叹把她教得太好。还是要检讨一下是不是把妹妹教偏了,这孩子重视的东西怎么就跟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呢。
几分钟的工夫,周阳就给周晚晚找到了一个同班同学。是一个叫慕qiáng的男生,家住北山县城。来送他的父亲穿着毛呢中山装,胸口的兜上别着两只钢笔,眼镜片厚厚的。是北山高中的数学老师。
两位家长很快找到了一堆共同话题,周晚晚和慕qiáng也互相点头打招呼。
“周晚晚。你哥做什么工作的?”前排一个圆脸女孩儿回头问周晚晚,她母亲和父亲也关注地看过来。
“我们家住农村,我们是农民。”周晚晚毫不隐瞒,这个年代。城乡差别特别大,农民在很多城市人眼里就是贫穷愚昧的象征,甚至很多农民自己都觉得自己比城市人矮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