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人家_作者:花信风(70)

2016-10-19 花信风 种田文

  对着齐达灼灼的视线,张华忽然有些心慌,“这个啊,我也不回去了。”看着齐达脸上明显的失望,张华忽然心头一动,“对了,传胪大典后田雨家人要回去,你可以托他帮忙带个信给二狗子他们谁的,让他们帮忙把你地窖里的苕取出来就是了。”

  “喔,对喔!可以托人带信。”齐达左手拍了一下右手,“说到这,田雨不是和你住在一起吗?怎么不见他?”

  “他现在隔壁跟着毛颖学医。”

  “他那时候说的不是要考明法科么,怎么学起医来?”

  “明法科要记的东西太多,他不耐烦背。”

  齐达噎了一下,然后断然道:“那他这辈子也别想考过太医科了。”

  “也许他根本就不是冲着太医科去的呢?”张华若有所指的道,不过齐达果然没有听明白他的意思,睁着眼睛道:“不考太医科那他学医gān什么?难道,他想考宏才科?”宏才科也本朝常考科目一种,虽然原则上只要过了秀才科就可以报名参加考试,但是这科考试较之进士科难的不止一点半点。宏才科要求应试者除了要求掌握各科的经史着作外,还要将之贯通,看得出历史时局的成败,最变态的是还要求对其他学科也有涉猎。

  因为要求太过苛刻,而且也极少有人通过,所以宏才科五年一试。虽然如此,因为通过宏才科后的美好前景,依然有不少人前仆后继的报考。

  所以,也就不怪齐达误会田雨有如此志向了。

  张华这回是真正被齐达堵着了,亏他想得出来。“也许吧。”他已经不想分说了。

  不过,宏才科——

  也许自己可以试试。

  “睡觉去吧,自从进来京城,还没有好好睡一觉呢。这里没有准备客房,你要将就下和我一起睡了。”

  “好。”

  第36章

  接下来的两天,因为自庾隐那里探明了今上对南北之争的态度,张华再没有接受其他南人士子的聚会邀约,只是留在小院看书。顺便指导一下田雨。

  田雨因为实在没有学医天赋,所以被毛颖硬是踢出了学医的行列,不得已拣起早前抛弃的律法书准备来年明法科的考试。正好张华也准备参加四年后的宏才科考试,于是两个难兄难弟开始了他们整日的呆在院子里一起看书的日子。

  齐达这边,既然不打算出去了,gān脆老老实实留在李府给李希打下手,老头子索xing借坡下驴,把所有的事qíng都推给了齐达,自己乐呵呵的去给齐又启蒙。

  老头子目前还没有孙儿,而且看样子只怕以后也难得有了,所以便把对孙辈的一腔喜爱全数投到聪慧可爱的小齐又身上,而表现的方式就是给小家伙买了一大堆启蒙书籍。

  这还不算,因为大魏尚武,所有的贵族子弟幼年时候都是要学武的,所以李希比照自己儿子小时候的架势给齐又请一个特别严格的退伍军官做教习——教文的先生由他自己充任。

  为了表现自己的郑重,李希还特意选了个日子——其实就是殿试后第二天,给小家伙举行了开笔礼。

  开笔礼之后,小家伙就投入了水深火热的学习之中。上午跟着爱心泛滥的李希学习《诗经》《孝经》——李希表现爱心的方式是爱之深责之切;下午跟着眼里不揉一颗沙子的教习学武。每天到了晚上,可怜的小家伙都会眼泪汪汪的跟齐达说,“哥哥,我想回家。”

  ——————

  殿试之后,就是大传胪。所有的新科进士着公服,戴三枝九叶顶冠,按名次排立在文武各官东西班次之后,等待皇帝上座之后,行三拜九叩之礼,而后由礼部鸿胪寺官员唱名。唱名完毕之后,再次行三拜九叩之礼,而后一众进士拥着写了他们名次象征着他们荣誉的皇榜(又叫金榜)出自贡院,将之贴在墙上,三天后方才由礼部收回。

  完了之后,便是探花一节,也是京城老少关注科考最在意的一段过程。

  本朝规矩,观榜之后,就要选当科进士里最年青的两人,前往京城各大名园采摘鲜花,采来之后一献与状元,而后由状元献于皇帝;然后还可以留下一丛献于杏园(曲江宴举行地点)里自己看中的姑娘。

  至于为什么这一天献给皇帝的献花居然可以分拨与姑娘,却是太宗皇帝时候的旧事。当时有一年科举中的探花郎采花时见花儿可爱,便多采了一只,藏于袖中,预备献花一事过了之后再送给自己心仪的姑娘。不想事qíng败落,太宗皇帝却不予计较,只是言道儿女间不宜行yīn私之事,于是令他当众将花献于那位姑娘。从那以后,探花使采花送心仪姑娘也就成了定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