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锦文在书房呆了没多久,就将地方又留给了苏夏练字,自己则出去了。苏夏想着他或许是回去了,就也能静下心来练字了。又一篇大字写完,苏夏将笔放好,轻出了口气,锤了锤自己酸酸的肩膀,出了书房的门去找刘奶奶。
王爷爷还未回来,刘奶奶正在卧室里带着老花镜fèng补衣服,苏夏去撒了会儿娇,无意间看见刘奶奶正在fèng补的一件墨绿色上衣的袖脚有一朵跟衣服同色的,不仔细看就分辨不出来的兰糙,好奇问道:“这是什么?”
刘奶奶扶了扶眼镜,看了一眼,道:“是补子。你爷爷有次抽烟没注意碰上去了一个火点子,袖口那儿破了个dòng,我就fèng起来了,想着只fèng补了不好看,就绣上了一朵兰糙。”
以苏夏的眼力竟然看不清楚那兰糙花的阵脚,不由得对刘奶奶的绣工一阵佩服。心中仰望之极,有些想学,但是觉得自己也没那么坐下来认真绣花的时间和xing子,绣工这活计又不是跟十字绣一样,短短时间之内就能学成的,于是只能流着口水幻想了一下自己如果懂了绣工,能绣出如何如何的一样作品,然后默默作罢。
过了不多久,院门那边传来了响动,苏夏以为是王爷爷回来了,就跑过去看。却见到是霍锦文又回来了,手里还拿着一个包装jīng美的盒子。
“我晚上有个饭局,现在就要过去。”霍锦文看着苏夏微微笑道,将手中的盒子递给她:“想着你上高中后我还没送过你贺礼,这个当补上了吧。”
礼物当面,苏夏有些手足无措,慌乱了几秒钟后,沉默的接过了礼物。
霍锦文看了看表,就立刻离开了。临走之前他调侃说:“希望下次再见你,又是一个白嫩嫩水当当的小姑娘了。”
苏夏见他出了院门,才轻轻的打开礼盒的盖子,然后在里面发现几个瓶瓶罐罐。看一眼商标,居然是以前曾经听说过,却从未见过的某高档护肤品牌推出的少女护肤系列,主打就是美白以及补水。
苏夏摩挲了那几个瓶子一会儿,悲哀的发现:心中的小火种,有向旺盛之势发展的苗头。然后她纠结了半天“小姑娘”那三个字。
……
海顿中学今年的高一新生共有八百多人,分为十八个班,苏夏在高一三班。吴慧晴和冯裕美原本都和她不在一个班级,后来两个人专门去找年级主任调了班,于是也都进了三班。三个小姑娘一起从同一所初中升上来,又一同经历了军训,军训期间还都在一个寝室住着,现在进了高中又处在一个班了,关系越发的好了起来。
吴慧晴和冯裕美还分别请过苏夏去过她们家,双方的父母都非常的温柔客气,对待苏夏很好。也都叮嘱过让苏夏在上学的时候好好带动一下自家女儿的学习,苏夏均是笑着应了。她能看的出来,吴慧晴和冯裕美两人的父母都把自家女儿考上海顿的功劳,一多半算在了自己身上,毕竟是自己和她们做了同学之后,两人被她的成绩刺激到,然后对学习的热qíng燃高了许多,成绩也一下子进步了几十分,才能没掏一分助学费就考进了海顿。
海顿中学风格偏西化,新生开学事qíng极多,除了新生晚会,班gān部的竞选,就是校学生会和各个社团的招新。与一般高中不同的是,海顿中学不仅非常注重学生课堂上的能力,也很注重学生课外的能力,课外社团评分是算进学生档案里的。学校发展极好的社团不少,特别是运动社团,诸如篮球社,足球社,一直是全国高中生联赛的四qiáng,也不少次捧起过冠军杯。
新生晚会办的特别热闹,甚至是聒噪,规模和节目据苏夏看来,比自己曾经上的大学的迎新晚会都要好,看台下的学生们qíng绪也很激动,当据说是学校音乐特长生的四个女生一起上台表演合唱的时候,整个大礼堂瞬间被口哨声,掌声,喝彩声给挤爆了,居然有几分像是在办演唱会的气氛。只是苏夏不太受得了这么热闹的气氛,新生晚会只待了半小时不到就偷溜走了。
因为海顿中学是学分制,参加社团活动又能增加不少学分的缘故,基本上每个学生都会参加那么几个社团。学校的社团大概有十几个,吴慧晴和冯裕美一个去了篮球社,一个去了足球社当拉拉队,用她们俩的话说就是:这样的社团又不用她们亲自上场比赛,只要在台下摇旗呐喊就好,社团成绩好了还有学分挣,简直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