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收到了信,又羞又愧,立刻驱车回家,向文君认错,将她自己接到了身边,从此一直到老。”
故事讲完了,我见那被称为阿君的女子面有欣羡之色,望向那老妇人,脱口而出:“姑姑,这个故事和您年轻时的经历有些像啊。”
我微微一愣,再仔细看向那老妇人,见她并不以为忤,反而微微有些发怔,半晌,才叹了口气,道:“卓文君被一曲《凤求凰》打动,以富家之女甘嫁贫寒书生,当垆卖酒,可恨那书生稍有发迹,竟然想着抛妻另娶,幸而后来还算他有些良心,否则岂不是真正叫人齿冷?想我当年还在莒,和……”
说到这里,她突然闭口不语了。
我的心中,却有了些激动之意。
我已经隐隐有些猜出,眼前这位老妇人的身份了。
☆、齐君王后
如果我的猜测没有错,她就是齐国历史上著名的君王后,齐襄王之妻、亡国君主田建的母亲了。
前世的时候,对历史一直很感兴趣的我,在偶尔看到有关这位王后的生平记叙后,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更是对她起了不小的敬意。
据史书记载,君王后本姓后,是齐国莒地太史的女儿,当时齐国被燕攻陷,国君被杀,太子田法章逃到了莒,因生活无着,无奈隐姓埋名卖身到太史家当园丁,君王后起先是怜惜这个看起来与别人有些不同的家仆,经常给他递衣送食,后来就爱上了他,表示要下嫁,父亲极力反对,但二人还是私定终身,并生下了儿子田建。后来田单利用火牛阵破燕军,迎立太子回朝,是为齐襄王,他感念君王后的恩qíng,册立她成为王后,并立田建为太子。她丈夫死后,她就协助儿子执政,在她辅政的41年里,齐国一直都很太平,为这个国家的百姓带来了四十年的和平,被宋代苏东坡认为是一项大的德政。当然,也有史学家认为,这四十年的和平是建立在其他五国的牺牲上的,因为君王后对秦国奉行“事秦谨”的国策,对五国不施援手,忽略了唇亡齿寒的道理,才让秦国有机会统一了七国。
我对史学家针对她执政期间奉行的国策到底是对还是错的争论,并无多大兴趣,我只是佩服,像她这样的一个出身高贵的女子,竟然会不顾世俗和家庭的反对,毅然下嫁给她当时还不知道真实身份的一个家仆,并且生下了孩子,这样的勇气,便是很多的现代女子,恐怕也是难以做到的。
而她更令后世津津乐道的,便是她在执政期表现出来的智慧。据说秦国使者曾经拿了一个玉质的九连环,请君王后解开。其实这是一个用整块玉石雕出的连环,根本无法可解,秦国如此,不过是存了羞rǔ齐国之意,但君王后却拿了一把铁锤,一下将连环砸破,并对秦使者笑道:“君要解法,此解法也。”秦国使者这才无奈离去。
这样一个至qíng至xing的聪慧女人,现在,我竟然就和她同坐一车吗?如果她真的是君王后,那么阿君刚才说卓文君的故事与她有些相像,也就不奇怪了。
阿君的兴趣已经开始被勾了出来,又要我讲新的故事,我看了下老妇人的神色,见她并无反对之意,想了下,就又讲了个《海的女儿》。
看得出来,阿君已经完全被这个童话故事所打动了,等我声qíng并茂地讲完,她的眼里也已经是泪光微微闪动了。
“姑姑,这个海底的王女,她好可怜啊……”
老妇人微微一笑,看向了我。
“小姑娘,看不出来,你年纪小小,倒是聪敏得很啊。”
“夫人谬赞了,说起聪敏,本国的君王后才是第一。”
我决定还是试探一下她,所以状似无意地说完之后,便悄悄观察她的反应。
果然,她的面上闪过了一丝惊奇之意,随即笑吟吟道:“你一个小孩子,也知道君王后么?”
我点了点头,说道:“君王后曾经用妙法解开秦使那根本无法可解的九连环,聪敏机智,不卑不亢,显示了一国之后的泱泱风范,我想就算是千年之后,也仍会为无数人称道。”
老妇人笑了起来,摇了摇头,似是自言自语:“我又何尝想过什么身后之名,惟愿身前能保我齐之子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我便足矣。”
说完,她便微微闭上了眼睛,看起来显得有些困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