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谋律_作者:柳暗花溟(380)

2016-09-15 柳暗花溟

  chūn荼蘼深吸一口气,瞬间平静下来,气势蕴于胸臆。因为律法,就是她的武器。现在。她相当于腰里揣着刀呢,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堂下何人?”惊堂木一拍。所有古代公堂的开场白响起。虽是三司会审,却是由大理寺卿于大人主持。

  所谓程序,就是既定的东西,不管什么案子都得经过这一套规矩。本案没有民事原告,以现代观念理解,就是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所以,chūn荼蘼和影子报上姓名后,案由和事实,以及诉讼请求、要达到的标的由康正源代表官方说明和提出。

  这一阶段进行得很快,因为这个案子非常轰动,虽然没有造成可怕的后果,但影子的行为胆大包天到如此,百姓们很热衷的八卦,所以任何一个细节都被熟知,被放大,甚至到了失真的程度。康正源的叙述,提供了官方的确切说法,所有人心中都冒出一句话:哦,原来如此。

  而当于大人问起人犯影子有何可辩时,chūn荼蘼上前一步,“状师chūn荼蘼,有隐qíng回禀。”之前她上堂时都自称民女,此次既然皇上钦点,她就改了自称。而且,也不用因为没有功名在身而背着即定的那顿打,或者以赎铜相抵。

  “据实细讲。”

  chūn荼蘼优雅大方的略礼一礼,神态自信地侃侃而谈,“皇上,主审大人,堂上其他各位大人和先生,我以为,凡事有因才有果,哪怕是触犯刑律之事,也不会逃脱这个规律。比如杀人大罪,就分为故杀、戏杀、过失杀,还有因反抗恶行而过量之杀。所以,并非杀人就一定要偿命,案件xing质的确定,应该在量刑之前。”

  屏风后的皇上,一直习惯xing的以手指轻敲桌面,那是他听奏或者读书、思考时的习惯,但此时突然停了,显然是注意了chūn荼蘼的话。

  “定xing先于量型吗?”他喃喃低语,看神色,更深以为然。

  “你是说,人犯冒充皇上,诈骗民间之财,数额巨大,还是有qíng可原的吗?”御史中丞夏大人冷哼一声道,显然非常气愤,“你,挑词架讼,哗众取宠,纯粹狡辩。”

  “夏大人,我知道您嫉恶如仇。”chūn荼蘼完全不被官威所折,正色道,“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听听下qíng,您既然嫉恶如仇,就应该做到不放过一个坏人,但也不应当冤枉一个好人。”

  “事实俱在,可曾冤枉?chūn状师,要为人犯辩解,也要有根据的。”刑部尚书万大人冷冷的道,眼神中有掩饰不住的不屑。

  只一个回合,chūn荼蘼就判断出来了,大理寺卿于大人是比较冷静理智,御史丞夏大人xing烈如火,是硬骨头,刑部尚书万大人高高在上,最不好说服,因为可能他是最听不进人话的。

  “好吧,先说结果。”chūn荼蘼话题一拐。站到影子身边。

  “此人冒充皇上,是天大的罪过,若要归类,应该是为诈伪之罪。”她声音清亮,举止大方,完全没有某些讼棍那种撒泼耍赖,qiáng词夺理的样子,倒让那些学子的抵触qíng绪稍减。

  “只是。我仔细研读过《大唐律》,并没有明文规定此类行为该受到何种惩罚。”她继续说道,“不知哪位大人告诉我,要适用哪一条哪一款之条文?”

  “虽无明文规定,但其qíng当诛。”夏大人喝道,“天子之威,岂容他人冒犯?冒犯天子,等同于冒犯大唐的脸面,等同于叛国之罪,等同于谋反!”

  呵。这大帽子扣的。

  “对啊。”万大人道,“律法。总是先有犯罪,才于其后弥补,再成文,规范其他之行。大不了此案审毕,在唐律中加上这一条。另外,唐律中连伪造文书和官印都要严惩,何况冒充天子。行骗于民?”

  “我的委托人对所犯之罪行并无不认,但前面说了,先说结果。三位大人对此提议既然默认。就该听完我方的陈述才是。”面对轮番打压,chūn荼蘼并不退缩,并看向主审于大人。

  果然,于大人咳了下,对夏、万二人道,“二位大人,咱们先听完chūn状师怎么说,再行讨论可好?”说着,眼神向后一瞄。

  夏、万二人会意,其实也有在皇上面前表现的意思,这时候当要适可而止,也就点点头。

  “说到后果,就是要看其危害xing。”chūn荼蘼一伸手,旁边的过儿立即递过来一叠纸,“除却刚才说的冒犯天颜天威,影子之行为,使其得银三百万两。但每一分一毫,都以飞钱的形式汇到淮南灾区,用之于民,而且是以皇上的名义。我手中的,是那笔银子的去处,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可以查证。”说着,把纸证jiāo给差役,再转jiāo给康正源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