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起居注_作者:御井烹香(981)


“听 闻近年来,宫中多了座徐妃庙。”张大人不知和谁在谈论着什么,贞嬷嬷偷眼一看,吓得连忙跪了下来,俯□子不敢偷窥圣容。皇帝也并不在意,只和张大人边走边 说。“供奉的便是孝庄娘娘,竟是十分灵验,敏正你又是亲缘,想必更可多得保佑,一会倒可以过去参拜一番,为你们家哥儿求个吉利。”
“子不语怪力乱神,虽说是姥姥,但也……”张大人似乎有些纠结,皇帝便朗声笑了起来,“难道平日谒陵时,你就不拜孝庄娘娘了?”
贞嬷嬷俯首听着,眼中jīng光一闪,也是若有所思。
看来,皇爷心中,对东太后的不满,已经是难以掩盖,连庄毅贵妃的谥号都不愿承认,还是喊着孝庄娘娘……日后见到善化大长公主时,可要更多几分殷勤了。
她俯身静待两人远走,可不料,皇爷的脚步声走过了,却又倒了回来。
“你叫什么名字?”贞嬷嬷听见他在问——却当然不是在问她了,她侧头一看,原来,gān女儿不知何时,已经好奇地半抬起头,颇为明显地打量着高高在上,仿佛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皇爷。
虽说还是一团天真làng漫,但也是十三岁的姑娘了,不然也不能应选进宫,难道……
贞嬷嬷心中一跳,斜斜地瞥着gān女儿,在极度震惊中,不知如何,反而浮起了一个念头。
——这徐妃庙,还真是灵验!


☆、第303章
岁月如梭、韶华易逝,沧海悠悠、桑田青青,少女终将成为老妪,历史总有一天也会变成传说。不论是惦念还是憎恨都会冷却,徐娘娘的陵寝,也终将冷清 下来,五十年后,没有人再记得是谁兴出了宫人放还的规矩,是谁建了内安乐堂。这样的事,又有谁会真正放在心上?到末了,连正统年间的风风雨雨,落在史册中 也不过就是几句简简单单的记载,人们总有很多事要忙,比起眼前的生活,先人又何能占据他们的脑海?
到末了,新的王朝,总会取代旧的帝国。经过数十年的战乱,数年的休养生息,和以往那些朝代兴替一样,该做的事,新王朝也不能少做,追封前朝末代皇帝,为前朝修史,这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攻陷北平之战中,末代皇帝放火烧宫,皇史宬不幸被付诸一炬,历年实录,焚烧殆尽,经过数十年的艰辛寻访,前朝史终于修筑完成,不论是胡仙师、孙皇后还是徐循,在后妃列传中都只不过是短短一段话。
孝 庄徐皇后,南京雨花台人,永宁侯徐成女,少年入选掖庭,事上勤谨。宣德初年封庄妃,历进贵妃、皇贵妃。历朝皇贵妃由后始。妃无子,取孝洁皇后子,即后端宗 也。端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概因土木之变,后实有力也。景泰十四年,后卒,上初意谥为孝贤皇后,大学士徐元玉以息宗事,后微有嫌疑,谏曰不可。端宗崩,汪 太后复以嫌疑故,废为庄毅贵妃。太后崩,睿宗重尊为孝庄皇后。后有女善化公主,驸马张常。
起起伏伏、曲曲折折的一生,最终落定史书中,不过如此百余字。徐循一生的缩影,似乎尽在其中。
至于是否贴切,观者不在意,死者又怎会在意?不论真伪、不论褒贬、不论曲直,不论他人笑,他人哭,别人的笔,决定不了她的一生。生前无法,生后更无法。
即使再无人知晓,总无人在意,她总是来过,总是活过自己一生,这一点,她自己明白就好。
书成那一刻,来自燕山的风,chuī过封土堆上的茕茕青糙,关于徐循一生的无数画面、无数缩影,仿佛化为流光,纷纷往书中投去,在闪烁间,终于落定纸面,百余字间微光流动,过了一小会,方才黯淡下来。
观者匆匆一扫,这一页书,很快被翻了过去,下一页,又不知是多少人的悲欢离合了。
#
一元逝去一元起,宫里又何曾有过真正寂寞的日子?烧毁过,重建,崩塌过,重修,几经更名反复,原来的南内成了御苑,清宁宫也成了慈宁宫,至于永安宫,更是早被改了许多名字,如今,已经是被唤为翊坤宫了。
“刘娘娘仔细脚下。”宫女们前呼后拥间,一位华服少女莲步轻移,踱到了这条巷子里。
“这便是贵妃庙了。”她略有几分好奇地打量着这小小的院落。“听闻前朝睿宗年间,王贵妃便是在此庙前得了睿宗青眼,这庙宇,是因此得名吗?”
“故老相传,都说是灵验无比。”陪侍的嬷嬷笑道,“不过却不知是从何起源了,娘娘果然博闻多识,奴婢等都是不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