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起居注_作者:御井烹香(982)


“在家翻阅前人笔记时,偶然记起而已。”刘娘娘微微一笑,“既然散到了这里,那便拜一拜吧。”
也不待众人说话,她便拎起裙摆,徐徐进了庙前,洗手要香,又在那面目模糊的泥像前跪了下来,在心中默祷道,“信女刘翠儿,侥幸应选入宫,得封德妃,请贵妃娘娘保佑信女早得陛下垂青,早生太子,长命百岁、万福万寿。”
想到陛下那年轻而英俊的容貌,和蔼的表qíng,刘娘娘不禁微微红了脸,慎重拜了数拜,又在心中发了几个香烛愿,这才站起身来。
“咦。”偶然瞥了一眼,她不禁奇道,“怎么神像边上,还有牌位的?”
“故老相传,一向如此。”守门的老宫人道,“奴婢等人也不知为何,这牌位上的字都快磨不见了,更不知供奉的是哪位神仙,只为了恭敬虔诚,一向也没敢取下。”
刘娘娘好奇地多看了一眼,只见果然牌位上香火斑驳、金漆零落,只隐约见到一个双人旁,倒是和王贵妃的姓氏不符,想来,怕是王娘娘的侍女之流,放在这里享用香火的。
不论身份如何,总是人死为大——思及此,她便又是双手合十,对那牌位拜了几下,方才转过身来,拎起裙摆,踌躇满志地跨出了门槛,走进了艳阳地里。
一轮当空,万里独照,天似也陪衬她的好心qíng,刘娘娘举手遮目,往天边看了一眼,忽而眉头微皱。
——不知何时,天边极远处飘来了一缕乌云,也许不知什么时候,又要下雨了。
全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后记
终于写完了……累死了……
后记完
…… 如果就这样会不会被打死啊,哈哈哈,之前说过要把一些正文中没提过的疑问提出解释的,在这里当然是要给与解答了。同样,因为贵妃是单本作,很多叙事角度限 制,或者是当事人自己认知限制导致无法阐述清楚的内容,也会在这里做个补充说明,作为作者的原始设定,当然了,读者有怎样的理解,是读者自己的事。
1 蓝宝事件??蓝宝事件是巧合,第一个捡到蓝宝的是赵昭容,捡到以后她收藏了起来,之后无意间听人夸耀徐循受宠程度时,知道她得到了一件稀世蓝宝。赵昭容对 比后发觉这就是徐循得到的首饰,她想要陷害徐循通.jian,所以就指使着心腹内侍把蓝宝放到了任意一名可以进内帷的内侍屋里。之后的yīn错阳差大家都知道了。事 发后赵昭容找到机会把心腹小内侍打死了,这件事并没别人知道,她成功地把秘密带到了殉葬时。对于徐循来说,这件事是又一个难解的秘密,也是当时瓦解她三观 的推力之一。
2 皇帝爱谁 在我的设定里,皇帝爱过两个人,如果要比较最爱时的程度,是小孙赢,皇帝对小徐的感qíng比较纠结,爱并不纯粹。但他对小徐最好。皇帝曾经最爱小孙,但到最后也是最恨小孙。
3 柳知恩和皇帝说了什么 真的就是很正常的解释之词,皇帝把柳知恩打发去南京,是因为他觉得柳知恩对徐循的了解比他更深,这让他有受到威胁的感觉,但皇帝的骄傲也不允许他承认这个事实,他转而以更得体的理由欺骗自己,把柳知恩打发去南京,眼不见为净。
还有啥疑问大家可以留言问,我来回答,下面说下我对几个配角的原始设定吧。
胡 后:胡后入宫存在内幕,但她本人一开始并不太了解,胡后从没有爱过皇帝,她是恐惧入宫的。胡后的心里一直存在严重的自卑问题,这一点她自己都没发现,别人 也没有察觉。她从没有想过和孙贵妃争夺皇帝的宠爱,因为自觉不可能抢赢,无胜算也无动机,胡后有足够的智力和手段去做到极致来保证自己的位置,但没有足够 的动力,在严酷的宫廷生活里逐渐软弱,胡后被废后反而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何惠妃:惠妃的人生观是偏激、出世而且消极的,她过早地 认清了宫廷冷酷的本质,以至于失去了生活的热qíng。通俗地说,惠妃比较负能量,她的人生就是在等待终结,她短暂的一生是苦闷而压抑的,认清了整个宫廷妃嫔制 度的冷酷,让她成为了制度的牺牲品,被制度吞噬了生活的热qíng和乐趣。
赵昭容:有热qíng而愚蠢地生活着。
张 太后:没有遇到挫折的孙后就会长成这样,宫廷妇人的完全体。当她做皇后时,张太后是完美无缺的,当她做太后时,张太后开始尽qíng折腾,这是她的享受时间,她 已经成为制度的赢家,可以开始挥霍红利了。张太后是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也是制度的完美产物,她没有什么人xing。孙后和她相比,因为自身的坎坷经历,反而有时 还有人xing化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