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说出来不会有人信,安郡王gān脆把怀疑放在心底,半个字都不吭。
太后关怀了一通,还赏了他不少东西,但是安郡王并没有丝毫的高兴,他道,“皇祖母,王府还乱成一团,孙儿先回府了。”
然后,便告退出宫了。
他前脚出宫,后脚宁太妃就进宫了。
听公公禀告宁太妃来了,太后还有些吃惊,等宁太妃上前给她请安时,太后道,“哀家听说你的住处也被烧了,受了不少惊吓,你不好好在王府歇着,进宫做什么?”
宁太妃眼眶通红,脸色还有些苍白。
她望着太后道,“宁王奉命去北晋救宣王,皇上怕王妃和若瑶出事,就派了两个暗卫去王府保护她们,昨晚,若不是皇上派去的暗卫,我估计早葬身火海了。”
太后听得点头,让宁太妃坐下,并吩咐丫鬟找太医来给宁太妃看看,开几副安神药。
宁太妃谢恩过后,道,“方才我进宫时,正巧碰到安郡王出去,我听他说皇上另外给他赏赐了座府邸,太后,昨晚真是太凶险了,如果真的是北晋放的火,有一回,就难保不会有第二回,不会每回都那么好运气,出了这么大的事,您当真放心他住在宫外?”
太后听的眉头皱紧,她确实不放心安郡王再住在宫外,可是他搬回宫住,这怎么行呢?
宫里的皇子,成亲之后,都会封王,然后搬出宫住。
皇上也给他赐了婚,而且她昨儿已经吩咐钦天监挑良辰吉日了,搬回宫,只怕也住不了几天。
太后摇头,“搬回宫和皇子们住在一起,也住不了几天,不是长久之计,回头让国公爷多派些人手给安郡王,务必确保他周全。”
宁太妃听得有些着急,太后怎么就不懂她的意思呢,她不是让安郡王进宫和皇子们一起住,她是要安郡王住在东宫!
太后不明白,宁太妃只好把话挑明了。
她以为太后会赞同她的,结果太后却呵斥她,而且很严厉。“胡闹!东宫乃是储君的寝宫,历朝历代,你可见有哪个皇子在没有册封为太子前就住进的?!你让哀家找皇上,让安郡王搬到东宫住,你还不如直接让哀家让皇上立安郡王为太子,还名正言顺些!”
太后突然发怒,宁太妃一时间有些招架不住。
她惶恐道。“我只是觉得安郡王迟早会被立为储君。东宫才是他的住处,与其在宫外住的担惊受怕,还不如早早的就搬进去……”
太后知道她是关心安郡王。但是有句话,叫关心则乱,她道,“现在安王府被烧。北晋嫌疑最大,但是安郡王若是借此机会搬去东宫住。只怕不少人会认为安王府是他自己烧的了!”
若是烧掉一个王府,能住进东宫,只怕京都所有亲王都会毫不犹豫的烧掉王府。
宁太妃背脊一凛,太后这话。怎么听着像是怀疑安王府是安郡王自己烧的?
但是太后顾虑的,倒也在qíng在理,安王府被烧。大家都同qíng安郡王,可他要是趁机搬去东宫住。大家就不是同qíng他,而是妒忌了。
心中妒忌,那什么样的猜测都会有。
可是这么好的机会,却因为诸多顾虑,就白白错失,实在可惜啊。
心中不虞,但是宁太妃并未再说什么。
太后端起茶盏,轻轻拨弄着,随口问道,“宁王府着火,宁王妃和若瑶郡主没受惊吓吧?”
宁太妃有些怔愣,好端端的,太后怎么关心起她们来了,她回道,“有皇上派暗卫护着她们,怎么会出事呢?”
太后瞥了她一眼,道,“宁王呢,他离京许久,你没给他写封信送去?”
宁太妃摇头,“王爷是奉命去办差,皇上给他传话,都是八百里加急,我哪敢让他们捎带家书给王爷?”
太后听得一笑。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当初皇上在边关打仗,不管是六百里加急,还是八百里加急,她总会把信写好了送到御书房,让先皇记得让人顺便带去给皇上。
不一封家书,比鹅毛也重不了多少,能费什么事,不过是无心罢了。
太后觉得自己越发奇怪了,长公主陪她住了一段时间,每日在她跟前提起宁王,还有他们小时候在一起玩闹的事,她越发觉得宁王可亲。
以前宁王离京,她只是偶尔会想起他。
现在,她是经常想起来。
尤其是昨天,皇上让人八百里加急给宁王传信去,她都恨不得让他捎带一封家书,那种心qíng,和当初皇上在边关打仗时一样。
宁王是太妃亲生儿子,他去北晋这么久,不见她关心过,安王府被烧,她自己也受惊不小,却为了安郡王来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