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跪下来就说了一句:“殿下,找到了。”
李显顿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瞬间目瞪口呆,而郑玘虽然没有他反应这么大,呼吸也粗重了起来。无论是大禹九鼎还是秦皇九鼎,所象征的意义都是不一般的,到了这个时候连郑玘都要觉得李显恐怕真是要君权神授了。
李显站在原地半晌才艰难的说道:“带我们过去!”
他必须要亲眼看一看才知道!这一路的确十分不好走,翻山越岭的,只能用脚来,李显也想过试试热气球,不过因为那玩意太显眼并且太看风向也就算了。
不过还好之前围城已经派人将道路清理了一遍至少没那么难走了,等找到那里的时候,李显已经累成狗了。
九鼎之一被埋在地下,魏成他们找到也是机缘巧合,因为地表上露出了鼎的提耳!魏成没敢直接将九鼎挖出来,只是将九鼎上面的土都给清理gān净了,将压在巨鼎上面的碎石板也抬了起来。
向导解释道:“埋葬鼎的地方原本应该也有石室的,不过长年累月侵蚀之下,石板已经破碎了这才露出了鼎的提耳。”
李显绕着鼎走了两圈,他的眼神不错,能够看到鼎的内部是刻着铭文的,李显当机立断的让人将铭文给拓印了下来,准备回去在翻译,至于这个鼎,太大了……鼎的里面都能装下三四个人,想要运走是不现实的,李显只能让人再弄石板将石室修正一下,掩盖住鼎,然后撤离了这里,甚至连个标记都没有留下。
回去之后,李显跟郑玘一时之间都没有消化掉真的找到了秦皇九鼎的事实,沉默了半晌才说道:“回去再去研究铭文吧。”
“直接回长安?”郑玘问道:“你要怎么说?”
李显有些发愁的挠了挠头:“这个……怎么都不好说啊。”这个什么借口都没办法用,哪怕你淡泊名利不要封赏,可是你总要回去见皇帝一面汇报qíng况吧?什么工作做完了都要去做个总结啊。
就算是郑玘都没有特别好的借口,就在他们两个都发愁,李显决定无赖到底,我就是不去洛阳有本事你派人绑了我这个功臣的时候,还真有一个绝佳的借口让他不用去洛阳了。
莱州刺史兼莱州大都督豫王李旦联合十州兵马起兵反武!打出来的旗号就是匡复李唐!
李显:卧槽,这又是哪门子的作死方式?
作者有话要说: 谁猜到了这个大招→_→
175、chapter.175 李显:妈的,……
要是说起来,整个李氏宗室里面李显最不担心的人大概就是李旦了,这个家伙虽然看上去颇有墙头糙的嫌疑,但是却也说明这是个识时务的人。
从小到大李旦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但是也没做出过什么错事,哪怕让满朝文武来说都不一定能说出豫王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这样的事实再加上李旦这个人在“历史”上就曾经三让皇位,哪怕李煌他们谋反都比李旦谋反来的有说服力。
也正是因为这样李显在拿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他愣了半天才转头看向郑玘一脸费解的说道:“这个不会是朝廷在驴我们吧?”
郑玘冷眼看着他:“你觉得骗你有什么好处?”
李显顿时疯了:“这又是玩哪出啊?他怎么就突然反了呢?脑子里进开水了吧!”
郑玘敲了敲桌子说道:“你有时间在这里发疯,还不如赶紧上书就说要回京城稳定局势,所以不回洛阳了。”
李显听了之后叹了口气只好苦bī兮兮的开始写奏疏,一边写一边搞不明白,这是怎么了?李旦怎么就直接反了呢?难道是武曌做了什么?
可是之前李显一直也没有得到任何消息,他跟李旦也时常通信也没听李旦说在那边有些什么限制,甚至都没有被架空,兵权也在他手上了,对比一下没有兵权的自己,李显觉得武曌应该也是认为李旦是个包子才会这么放任的。
难道是他们两个都看错了?李旦还真有心问鼎皇位?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是帮还是不帮?
李显的脑子里过着一个又一个的问号,他一边思考一边写奏疏,一心二用的qíng况下居然还真写完了格式什么的都没有错误,果然是熟能生巧。
郑玘见他写完了拿过来看了一眼想了想说道:“就这样吧。”
于是……就发出去了,李显有些纠结的看着郑玘:“如果阿娘让我去平叛怎么办?”
好歹是他看着长大的弟弟,不是历史书上那个冷冰冰的名字,李显觉得他根本做不到真的跟李旦兵戎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