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侯_作者:来自远方(428)

2018-12-01 来自远方

  可惜公孙贺人高腿长,以更快的速度追上来,拉住赵嘉,表示要请教经济事务。刘荣也在这时追上来,听到公孙贺的话,眼前一亮,积极加入谈话。

  既然被人拉住,赵嘉想走也走不了,只能认命,同往公孙贺的居处,就他提出的问题做详尽回答。

  这是他给自己挖的坑,数月之前就已经开挖,不跳都不成。

  “农为国本,农税过重实则伤民。”

  关乎经济,不涉及皇权,可以畅谈己见,无需担心因言获罪。

  不过公孙贺代表太子,赵嘉说的每句话都会呈送到景帝和太子面前,谨慎起见,他还是要组织一下语言,尽量用事实举例,做到有理有据。

  “农人需交粮税,成丁每年需服力役,傅籍之后尚有兵役,遇战事则被征召,或为役夫,或上阵杀敌。”

  “口赋、算赋、更赋、户赋,农人要缴赋钱,势必要市谷。年丰谷贱,辛苦一年,家中亦少余粮。遇灾年,朝廷免税则可,不免税,为筹赋钱,卖田宅方能抵税。”

  “遇天灾人祸,百姓无粮果腹,其苦难言。”

  赵嘉一边说,公孙贺一边记录,记到最后,笔越落越慢,心情愈发沉重。

  “农赋不可过重,以商税补?”刘荣突然开口。

  赵嘉先是点头,继而摇头。

  “商税仅是一则。”

  见公孙贺和刘荣提起兴趣,赵嘉铺开羊皮,提笔在其上勾画,粗勒绘出两条商路,开始为两人讲解,如何将目光放到国外,如何发展对外商贸,如何将战争越打越富。

  穷兵黩武,不意味着要耗空国库,咱们可以对外剥削……咳,发展商贸。反正从古至今,谁拳头大谁说得算。

  总之,用对方法,战争并非空耗国力,照样可以成为生财之道。

  经过慎重考虑,赵嘉捡能说的讲解,过于超前的理念,全都有所保留。

  不承想,眼前两位的接受力超出想象,赵嘉提出引子,他们脑筋飞转,列成一二三四诸多条目。

  中途,张生和张次公突然出现,一起加入讨论。

  讨论到激烈处,甚至连战术战法都出来了。

  看到这一幕,赵嘉惊讶之余,再一次清晰体会到,“汉风尚武”究竟是种什么概念。

  第一百五十一章

  景帝后元年,六月

  渔阳盐场走上正轨, 诸事交接完毕, 赵嘉点齐军伍健仆, 踏上返程之路。

  队伍出城时,渔阳公主亲自来送。

  南宫侯张生、太子舍人公孙贺、前临江王刘荣以及卫士丞张次公更出城五里, 至赵嘉再三拜谢,方才停下脚步,目送队伍行远。

  之所以受到这等礼遇, 除了盐场的缘故, 还有赵嘉提出的经济之法。

  只不过, 无论张生、刘荣还是公孙贺,在“对外贸易”的理解上都有点偏差。张次公更是直接, 理解成率军砸开国门, 揍趴一切不服, 以诸番邦养军, 反哺于国民,所有问题都能解决。

  “此法古已有之, 其谓就食于敌。”

  赵嘉很想解释, 这不是一锤子买卖, 而且剥削也不能这么直白, 更不能竭泽而渔, 总要给点甜头。

  奈何张次公就是如此耿直,连张生、刘荣和公孙贺都认为言之有理。

  赵嘉解释几回,说得嘴皮子都干了, 对方始终坚定不移,还老神在在地拍了拍赵嘉的肩膀,表示“我懂,不用解释”。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赵嘉再解释都是无用。

  头疼数日之后,明白几人的态度也代表了汉室绝大多数官员,估计几百年都改不了,干脆也放飞自我,再提起此事,直接当场点头:对,诸位说得都对,事情就该这么办。砸开番邦大门,就食于敌不算,地盘也要占下来。

  反正阻止不了,那就采用另一种方式。

  帝国铁拳挥出,砸碎成渣,然后再和水手搓,搓圆捏扁全都随意。

  至于史书会如何记载,反正录史的笔在汉朝手中,西域诸国乃至匈奴的历史都要到汉朝典籍中查找,最后怎么写,都是汉家史官说得算。

  对于自己人,这些持笔的大佬应该会客气一点,至少春秋一下的……吧?

  怀揣着各种念头,赵嘉踏上归家之路。

  老兵和更卒十分警惕,沿途丝毫不敢放松。尤其是过代郡时,斥候先后派出三波,确保前方没有问题,才会加速行进。

  之前设伏的匪徒,半月前已尽数归案。果真如斥候所言,不是匈奴,而是游荡在边界的一群亡命之徒,且有游侠混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