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网后,这些人一口咬定,误以为赵嘉所部为商队,设伏是想打劫。
借口很是拙劣,别说擅长断案的大佬,连小吏都不会相信。然而,无论如何用刑,恶徒皆执一词,始终无人改口。
他们不说,不代表事情就此了结。
埋伏边郡官员,还是得公主召见,对朝廷有大用之人,不将事情查个水落石出,代郡上下没法交代,渔阳公主不会罢休,景帝也不会罢休。
为迫使贼人吐口,代郡太守向雁门太守求援,从郅都手下调来一名医匠和两名狱吏。
来人进到刑房,让小吏把皮鞭、棍棒一类的刑具都搬出去,在地上铺开木板,打开木箱,布包一滚,摆出大大小小十多把匕首。
医匠命人点燃炉火,当着众人的面熬煮汤药。
“可是毒药?”代郡决曹掾请教道。
“补药。”医匠抚过花白胡须,笑道,“这是最近才想出的法子。待会用刑时,万一熬不住,用汤药吊着,能再多割几刀。”
多割几刀?
看着铺开的刀具,决曹掾面露恍然,被吊起来的恶徒则是满脸铁青,继而变得煞白。
一切准备就绪,医匠选出一把巴掌长的小刀,笑呵呵地用布擦过,走到恶徒面前,和蔼道:“说吧,再不说就没机会了。”
恶徒直觉危险,却强撑着一口气,坚持不肯吐口。
医匠摇摇头,请狱吏帮忙,三人分别站好,挑选合适的部位,同时开始下刀。
剜肉之痛,远胜过皮鞭。
恶徒张开嘴,惨叫声瞬间拔高。
十多刀后,恶徒破嗓;三十刀后,汤药派上用场;五十刀后,恶徒终于挺不住,问什么说什么,只求速死,再不用受这份活罪。
代郡官员大开眼界。
自己审了数日,死活不开口的亡命之徒,到了医匠手中,不到两个时辰就接连开口。
最初一两个还要下刀,接下来的几个,看到同伙的惨状,当场两股战战,根本不需要用刑,连续都开始招供。
“多谢长者!”
代郡决曹掾诚心道谢,对医匠的手段赞不绝口。
医匠则是摆摆手,表明自己是从他处学得经验。比起发明此刑的沙陵县尉,实在不值得一提。
“沙陵县尉?”
“正是。”
医匠极其推崇赵嘉的才干,口若悬河,说得代郡众人肃然起敬。
“惜不能当面一晤。”决曹掾扼腕道。
“总有机会。”
在赵嘉不知道的情况下,经过医匠之口,他在代郡大佬面前很是刷了一回存在感。口口相传之下,名气直逼雁门太守郅都。
恶徒的口供很快整理成册,抄录之后,分别送往云中和渔阳。
不巧的是,口供送出时,赵嘉刚好在路上,没能第一时间知道要害自己的是谁。不过,随着渔阳公主遣人入长安,景帝下旨惩处代国相及两名朝官,幕后黑手昭然若揭,再不是秘密。
灌夫所行皆出于私怨,“找死”不足以形容。事发之后,昔日好友尽数疏远,割袍断义也不在少数。
两名同被惩处的朝官,不涉及私怨,皆因利益而起。
他们盯上新盐制法,在云中郡内不好下手,知晓赵嘉出行,决定铤而走险。和灌夫合作,主要为分担风险,事发后还可以甩锅。
不承想,景帝对赵嘉的重视超出预期。
从渔阳送来的奏疏,不只有盐场进度,还有赵嘉提出,经南宫侯几人润色的经济之法。景帝看过之后,认为赵嘉年少有才,且不囿于现状,只要不长歪,可以补充进太子班底。
结果念头刚刚升起,就有人敢冒大不韪,险些打乱他的计划!
他都病成这样,保不准哪天就要去见先帝,这个时候主动冒头,找不自在,还想得好?
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以景帝的脾气,不怒则可,一旦震怒,势必有人要倒大霉。
历史上,直至汉武朝才犯法免官的灌夫,提前数年被天子问罪,罪名涉及到收受贿赂,豢养不法之徒,纵容族人渔夺百姓,侵牟良善,种种加起来,不杀头也要流放边地,终生不得返京。
庆幸灌夫不缺钱,输钱入官,官职和爵位都没了,好歹命保住,也没被罚为隶,仍保有庶人之身。
不过经此一事,灌夫被景帝和太子彻底厌恶,除非奇迹发生,否则再无晋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