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侯_作者:来自远方(66)

2018-12-01 来自远方

  比较聪明的别部,例如丁零、氐、羌,多少能猜出王庭的打算。只是碍于匈奴的强大,不得不按照对方的命令行动。唯一能动的脑筋,就是在进攻中有所保留,避免伤筋动骨,整个部落被吞并。

  没有脑子的,如进攻云中郡这支蛮部,一门心思的往前冲,其下场,就只能是给汉军送人头,留在后方的牛羊被本部接收。

  “放箭!”

  冲锋的队伍越来越近,鼓声响起,弓兵纷纷躺倒,用腿架起强弓。

  弓弦张开,足有两指粗的箭矢闪烁寒光。伴随着又一阵鼓声,箭矢如雨般飞出,划过长空,狠狠凿进冲锋的骑兵之中。

  刹那之间,马嘶人吼,数十骑兵跌落马背,被冲锋的同伴踩成肉泥。

  边郡遇袭的消息尚在途中,一支携带有圣旨和赏赐的队伍已从长安出发,日夜兼程,直奔云中郡。

  驯牛之法已经得到验证,太仆运气还算不错,被罚了薪俸,并未夺官。只是经此一次,想要如前任刘舍一般继续晋升,可能性已是微乎其微。

  褒奖的旨意和赏赐发出不久,景帝去往长乐宫,希望由窦太后为太子择妃。

  窦太后应下此事,顺便向景帝提出,应给皇后的兄长王信封侯。为说服景帝,更提及去世的窦长君。

  “我兄在时未得封,我深痛之。皇后贤,不当感我之痛,其兄可封。”

  景帝没有当场答应,推说要与丞相商议。

  窦太后倒也没有反对,待景帝离开之后,让陈娇继续诵读《道德经》,同时让宦者给馆陶传话,近日不要来给她请安,来了她也不会见。

  景帝离开长乐宫不久,关于王信封侯的消息就在宫内不胫而走。

  椒房殿中,王皇后听宦者禀报,知晓消息是从长乐宫传出,只觉得全身发冷,瞬间如坠冰窖。

  第二十五章

  景帝召丞相周亚夫入宣室奏对,议皇后长兄王信封侯一事。

  周亚夫以“非刘氏不得王, 非有功不得侯”上禀, 明确表示出反对之意。景帝以为有理, 以同样的理由回窦太后,太后天子达成一致, 此事暂且作罢。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了结,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经历过文、景两朝, 没人敢小看长乐宫中的皇太后。也不会愚蠢的认为, 窦太后提议给王信封侯, 真是因为“怜惜”皇后。

  联系此事的起因,再想一想窦氏、王氏和田氏三者间的关系, 众人不由得心头一凛。甭管能猜出几分, 只要稍微摸到线头, 立刻会退避三舍, 不敢轻易沾上一点。

  景帝登基之初,借助薄氏巩固权柄。待到大权在握, 立即扶持窦氏对抗薄氏, 促成窦氏今日的显耀。

  太子立满一年, 皇后在宫中渐有仁善贤德之名, 同母弟田蚡在朝中崭露头角, 等到太子登基,俨然又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外戚势力。

  窦太后所为,既是为窦氏找一个对手, 也是将潜在的隐患摆到景帝和太子面前。

  王皇后的政治智慧不及窦太后,但她终究是个聪明人。仔细想想,就知晓此事是祸非福,无论王信封侯与否,她之前的打算都会付之流水。

  王氏和田氏已经入了天子之眼,是成为天子手中的刀,和窦氏拼个你死我活;还是暂时留住根底,作为太子登基后的磨刀石,全在景帝一念之间。

  窦太后足够狠,不惜以窦氏为饵,摆下这个死局。无论王娡怎么走,都未必能走出活路。

  心惊胆战数日,除了给窦太后问安,王娡几乎不踏出椒房殿半步。哪怕程姬挑衅到面前,也尽数隐忍下来。阳信姊妹更被严格约束,绝不能在这个关头任性,更不许闹出任何乱子。

  对于王娡的担心,阳信三人能清楚感受到,却不能完全理解。

  “阿母,舅父封侯不是好事吗?”阳信问道。

  “好事?哪来的好事!”王皇后强压住脾气,挥退宫人,让将行在门外守着,不许任何人靠近。

  “我今日说的话,你们必须牢牢记住。不明白不要紧,只要照着做,明白吗?”

  三公主乖巧应诺。二公主看向长姊,被王皇后瞪了一眼,立刻老实点头。阳信最为倔强,但在母亲严厉的目光下,终究不敢造次。

  “在太子登基之前,王氏、田氏不能有一人封侯,更不能在明面与窦氏相争,否则就是灭族之祸!”

  “可是……”

  “没有可是!”王皇后声音严厉,“从今天起,到太子的婚事定下之前,你们必须低下头,不许有任何造次。给我牢牢记住,天子先是一国之君,才是你们的父亲。阿彻先为太子,才是你们亲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