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侯_作者:来自远方(67)

2018-12-01 来自远方

  “不要犯蠢,不要去惹长乐宫中的陈娇。尤其是你,阳信,自今日起,每日抄一册《道德经》,抄完就抄《庄子》。让我知晓你不听话,你就给我留在殿中,不许踏出殿门半步!”

  “诺。”阳信不甘的咬住嘴唇。

  “阿母,如果阿弟问起,该怎么说?”三公主开口。

  “什么都不要说。太子聪慧,能明白我的苦心。”王皇后道。

  三公主似懂非懂,阳信仍是一副倔强的样子,二公主低头摆弄着手指,难言正在想什么。

  殿外,刘彻站了许久,才对躬身立在一旁、额头冒汗的将行道:“通报吧。”

  “诺。”

  将行小心的擦去冷汗,推开殿门。

  听到通报,王皇后狠盯了阳信一眼,才扬起温和的笑容,转头看向刘彻。

  “太子来了。”

  “阿母。”

  刘彻正身行礼,随后跽坐在王皇后对面。

  阳信三人分坐在左右,宫人送上热汤和点心,一如每次刘彻来椒房殿。可偏偏又像是差了些什么,母子间再不见往日温情。

  王皇后用长筷夹起蒸过的麦饼,摆到漆碗里,送到刘彻跟前。

  “尝尝,边郡传来的蒸饼,加了蜜和枣。”

  刘彻接过漆碗,不用筷子,直接用手拿起面饼,撕开送到嘴里。

  见状,王皇后下意识皱眉:“太子,在椒房殿就算了,天子面前万不可如此。”

  刘彻没说话,吃完整个麦饼,端起热汤饮了一口,就准备起来离开。

  “不多留一会?”王皇后道。

  “儿尚有功课,不可多留。”

  提起读书的事,王皇后接下来的话就只能咽回嗓子里。

  走出几步,刘彻忽然停住,转身看向王皇后,神情严肃,甚至透着几分冰冷,完全不像一个八岁孩子。

  “阿母,彻有一问。”

  “何问?”

  “在阿母心中,彻与舅父熟重?”

  “太子怎会有此问?”王皇后面露诧异。

  刘彻只是看着她,片刻后再次拱手。他没有听到答案,却已经有了答案。

  “不对,太子,阿彻!”

  意识到自己犯了什么样的错,王皇后脸色一变,立刻站起身追出殿门。可惜刘彻已经大步走远。殿前的宫人看到这一幕,都立刻低下头,几个胆小的已经瑟瑟发抖。

  指甲抠入门框,顶端劈裂,王娡丝毫感觉不到疼,只有心不断下沉,一直沉到谷底。她十分清楚,刘彻问的不是王信,也不是田蚡,而是王氏和田氏,整个后族!

  “该怎么办,怎么办才好?”

  如果就此母子离心,王皇后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补救。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刘彻肖似天子,却又截然不同。一旦心冷起来,就再也不可能焐热。

  离开椒房殿后,刘彻漫无目的的走着。他突然不想读书,无论黄老还是儒家,都不想去听。

  走着走着,迎面遇上被挡在长乐宫外的馆陶长公主。

  窦太后说到做到,说不见就不见。刘嫖连续入宫几次,都被拦在长乐宫外,连景帝求情都没用。

  “姑母。”

  既然见到了,就不能不打招呼。纵然心中烦乱,刘彻还是摆正表情,礼仪一丝不错。

  “是太子啊。”刘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这是去哪里?”

  “正要去长乐宫给太后请安。”刘彻本想说去读书,不知为何,话到嘴边却成了长乐宫。

  听到刘彻要去见太后,刘嫖的笑容更为勉强,简单寒暄两句,就急匆匆的离开宫中。目送馆陶的背影,刘彻定定站了一会,随后调转方向,迈步向长乐宫走去。

  知晓太子去了椒房殿,随后又去了长乐宫,景帝放下竹简,不由得笑了。

  “没让朕失望。”

  再看窦婴递上的奏疏,尽言“掠卖人口”之恶,思及日前太仆请罪时上禀之事,笑容渐渐收起。

  “王信可用,田蚡,免官吧。”

  王信没有什么才学,性情庸碌,不会有太大作为。只要老实听话,用来对付窦氏,会是一把不错的刀。田蚡善于钻营,且行事没有顾忌,景帝之前未曾注意,一旦留心,自会厌恶到底。

  刘彻登基之后,是否会启用田蚡,暂时不得之。在景帝朝,太中大夫已经是田蚡的极致。待到免官之后,就只能混吃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