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_作者:捂脸大笑(849)

  梁荣自幼就学习兵法,清楚战争比拼的,其实是背后国力和人心。唯有国力强盛,君臣一心,方能克敌。

  “那擒刘乂,就不是当务之急。收复失地,安抚百姓才是。”梁峰答的干脆。

  灭国之战,看似擒下敌方天子,灭其社稷最为重要。其实不然。天子这种摆设,在王朝末年是可以频频更换的。杀了一个还有一个。若是为了这等“消耗品”耗费太多人命,纯属得不偿失。不如尽可能压迫敌人的生存空间,一步步把他们逼上绝路。对付匈奴,更要尽可能消耗其有生力量,才能达到平定雍、秦的战略目标。

  梁荣也算一点就透:“若是如此,彻底平定匈奴,恐怕还需几年时间……待到征南亦是如此吗?”

  “国战打得就是国力。如今南北海贸,倾销豪奢之物,换取钱粮,同样也是国战的一部分。唯有把土地,人口纳于掌中,方能强大自身,削弱敌方。”梁峰是见过后世各种各样颠覆战争的。别说经济战了,意识形态问题都能瞬间搞垮一个大国。只比拼兵力,不过是打成拉锯战,来来往往,浪费不知多到人力物力,最终因为好战而亡。

  因而不论是平定雍秦,还是一统南方,他都不准备穷兵黩武。稳扎稳打,经济政治乃至阴谋一起上,才是最佳的办法。

  这些话,梁荣原来也听过些皮毛,但是不像今天讲的如此明白。

  “国之强盛,在民在势。”咀嚼半晌,他才轻轻吐出一句话。

  梁峰笑着颔首:“不错。”

  只要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梁荣将来继位,就不会把事情搞得太糟。

  又学了一课,梁荣只觉倍受鼓舞。自他大婚之后,就开始殿中观政,还会抽出不少时间,随父皇一起批阅奏折,了解政事。如今的他,也不似当年那样懵懂无知。治国比想象中的,还要复杂劳累,他何尝不想为父皇分忧?

  上下打量儿子一眼,梁峰突然道:“待雍州平定之后,治河就要提上日程了。到时我会派你监察河工,也办些实务。”

  “父皇!”梁荣不由一喜,踏前一步,“儿臣必办好差事,不让父皇失望!”

  当年那个小团子,如今已经成为俊朗男儿。娶了妻,生了子,更是稚气全消,沉稳持重。自小勤练弓马,让他平添几分英气,也有了上位者应有的威严。不过这些还不够,温室里的花朵,总归要见见风浪。

  “你要负责的,是黄河两岸的百姓。河工繁杂,切不能马虎大意。”梁峰认真叮嘱道,“张氏和昱儿留在宫中,自会有人看护,你也不必忧心。”

  听到这话,梁荣面上不由微红。他的太子妃张氏如今又怀了身孕,而长子梁昱年幼,父皇这样说,也是为了让他安心。

  见儿子这模样,梁峰微微一笑:“今日你便早些回东宫吧。这段时日,要看看治水之书。不过记清楚,你的责任是监督,多看多听,莫要横加干涉。”

  这是忠告,也是提醒,梁荣立刻点头:“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伸手在梁荣肩上拍了一拍,梁峰笑道:“去吧。”

  看着儿子告退的身影,梁峰倚回榻上,笑着叹了口气。只盼正旦之前,雍州能恢复安定,让大军得胜而归吧。

  第369章 开明(7)

  “殿下回来了吗?”坐在窗边高凳上,张婉欠身探望。

  “启禀太子妃, 太子还在弘文院中读书, 怕是要再等些时候。”下面宫女轻声答道。

  “让人催一催吧。今日要去式乾殿, 莫迟了。”张婉道。

  这些天,太子经常去弘文院读书, 还会唤水部郎前来问话,每日起早贪黑,极是用心。张婉看在眼里, 也颇为欢喜。且不说监督水利, 是父皇安排下来的差事。这些国政多一份见解, 对于将来也有莫大好处。

  因而下人怕太子外出治水,错过了产期。张婉却丝毫不惧。她又不是头胎, 宫中又有这么多人看着。何必为这点小事, 耽误了太子的重任。

  抱过乳娘怀中的长子, 张婉伸手点了点儿子挺巧的小鼻子:“大郎越来越俊俏了, 等会去见皇爷爷可好?”

  那奶娃啪的一声,吐了个泡泡, 惹得众人齐声笑了起来。

  一旁, 有个宫女凑到了太子妃耳边, 轻轻说了声什么。张婉眉峰都未曾动一下, 只道无妨。

  骠骑将军入宫, 又不是一次两次。他们现在去参见,父皇怕是不会责怪,反而心生欢喜呢。这点张婉心里清楚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