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对于冯保来说,金银这类的东西根本比不上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海外商队的总领队,又有地位,又有尊严,不管是谁见到他都会客客气气的喊他一声冯大人,熊若杉也不是小气的皇帝,每次他回来给他的赏赐都不少,再加上他们这些海外商队的成员工资本来就不低,真要说起来,冯保从来不是缺钱的人,相反,他内心所获得的那种满足感是做內侍的时候想都不敢想的,冯保不傻,他要是真的在金银上面动手脚,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很快就会消失无踪,相比那些活着花不完死后没处花的银钱,他更喜欢现在拥有的体面。
熊若杉是个让很多朝臣没办法摸透的皇帝,以前大楚的历任皇帝都会广开后宫,一方面是为了增加皇室的人口数量,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拉拢朝中大臣,继而也可以平衡朝中重臣的关系,可熊若杉偏偏不一样,他不成亲,不选秀,也不权衡朝臣之间的关系,历代皇帝就算是独宠哪个臣子,也不会做到全身心的信任,偏偏熊若杉对李家人是言听计从,不管多少人怎么样去挑拨熊若杉跟李家人的关系,都没有任何用处,李家人照样是一家老小都在最关键的几个位置上待着,甚至是李齐年纪大了退下来,也照样可以管着教育方面的事情。
这在很多臣子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觉得完全不能理解,这种信任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就算是被李家人抚养过几年,但是李家人毕竟是姓李的,南楚却是熊家人的,一家人亲兄弟尚且都还会出现纠纷,没道理两家人反而如此亲近,要是李家有个女儿甚至是双儿,他们也都能理解,但李家又清一水的都是男子,连个双儿都没有,在李家人不可能成为国舅爷的情况下,他们实在想不通李家究竟凭什么能够获得如此特殊的地位。
熊若杉最让这些大臣们想不通的地方就是这人十万分的不愿意当皇帝,时时刻刻都想着要禅位给自己的皇弟,不仅在即位之初就将自己的皇弟立为皇太弟,这才几年的功夫,就想撂挑子不干了,也不知道这人脑子里面想的都是什么,要说你真的是一点都不想干,那你也不要把什么东西都弄得好好地,让他们这些人一点用武之地都没有,显得非常无能,那种感觉就像是,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摸到一点边的事情人家轻描淡写的就给搞定了,那种憋闷的想要吐血的感觉不是有同样感觉的人根本不能理解。
对于大臣来说,有所求的皇帝是非常好控制的皇帝,喜欢美女,你就送他美女,喜欢银钱,你就送他银钱,喜欢文治武功,你就给他想要的文治武功,想要留名青史,你就让他留名青史,作为皇帝,只要有想要的东西就会依仗他们这些臣子,那个时候,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才能有用武之地,简单来说,他们给人当臣子的有个非常重要的事,就是揣摩圣心,然后投其所好,获得皇帝的欣赏可以平步青云,获得皇帝的喜爱可以位极人臣,可到了熊若杉这里这些东西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他们根本摸不清楚熊若杉喜欢什么,不喜欢女子,他们可以送双儿,结果人家对双儿也不感兴趣,有的臣子还送过男子,熊若杉照样没有任何反应,金银熊若杉不缺,他们很清楚海外商队给熊若杉送了多少金银进国库,只可惜,他们一直不知道现在每年进入国库的税收有多少,因为户部一直被熊若杉牢牢捏在手里,户部尚书是个不论怎么问都不会开口的硬茬。
不喜欢美人,不喜欢银钱,不需要什么好听的名声,也不在乎有没有文治武功,这样无欲无求的皇帝让这些大臣们欲哭无泪,他们之所以会选择结党也不过是因为熊若杉太难缠,他们这些人,能够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哪个手里没点不能说的事情,熊若杉在朝堂上弄的清风行动让这些臣子有了非常深刻的危机感,他们总有种熊若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对他们下手的预感,想着多个盟友多份保障,这些人开始自发结成一个又一个的同盟,试图对抗熊若杉的清算。
李若松当初在熊若杉开始整顿朝堂风气的时候就预见到了这个情况,水至清则无鱼,这些大臣手里都不干净,当大部分都不干净的时候,他们会选择让其他人跟自己一样,这样才能有威胁别人的把柄,从而能够保护自己的利益,历朝历代的皇帝不是不清楚这里面的猫腻,但是皇帝对臣子的依赖性太重,甚至要用广开后宫、分封妃位的方式来平衡前朝的关系,就更不用说去压制朝中重臣了,几乎每一个重用阉党的皇帝都是为了能够打压重臣,不让重臣把持朝政的皇帝,不甘心皇权逐步衰落,担心朝臣权势威胁皇权,这才千方百计的折腾朝臣,乐于见到这些朝臣们今天你攻击我,明天我攻击你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