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这些人投入的每一两银子都给他们挣来了最少十两银子,尝到甜头之后,中安党人开始想方设法的多捞钱,越多越好,毕竟开设书院也好,走动关系也罢,就是某个闲差也要不少银子开路,手里有银子了,做事情的时候才不会总是束手束脚。
中安党人自从沉迷到挣钱里面去,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够挣钱什么事情他们都做,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他么发现,想要挣大钱还是要从官员入手,要从税收入手,南楚定下的商税太高了,大楚的时候商税是三十税一,挣三十两银子只需要支付一两银子的赋税,可南楚是十税三,挣十两银子要缴纳三两银子的赋税,如果是从海外弄回来的东西,赋税甚至达到了十税六,这让中安党人很不能接受,如果税收恢复到大楚时的三十税一,那他们拿到手的利润不知道能翻多少倍,怎么想都觉得现在交的税太多了,多的他们自己挣不到什么钱了。
王勇也确实做了不少工作,到处去游说,给出不少条件,比如分银子什么的,价码也不低,只不过王勇这人习惯了捞钱,所有给出去的条件都被他刮了一层,明明中安党给他说的是有愿意做的分大头给对方,自己留小头,比如得了十两银子,给对方送七两自己留三两,王勇嘴上答得好好的,回过头人家自己把所有的银子都给扒拉到自己怀里,碰上跟他较真的,他就扔几个过去,反正是达不到标准的,这让南边三个府城很多想要投靠王勇的人熄了心思,他们不傻,相反,能够在南边十六国中脱颖而出的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都是能不招惹就不要招惹的。
王勇发现有人在他背后告他小状,给他穿小鞋的时候,已经晚了,上面的官员已经发现了王勇使用的那些小伎俩,不仅仅在熊若杉要免去他的职务时给他说好话,反而摆出一副巴不得跟你划清界限的样子,尤其是在王勇因为眼中的渎职行为被判入狱之后,那些之前的同僚唯恐避之不及,信件曝光带来的后果是非常眼中的,这群流寇折腾完了就跑,人根本没抓到,只有王勇被革职调查。
调查的结果自然是对王勇极为不利的,不止是王勇,就是中安党也在这次王勇事件中被一锅端了,中安党人引以为豪的那些作风最后如同一个个的大巴掌落在他们自己脸上,被蒙骗的老百姓们拿着菜刀扛着锄头要把中安党人修建的青松学院给毁了,被闻讯赶来的子弟兵们拦了下来,这么好的地方,青松学院开不下去了,完全可以变成南楚朝廷办的公立学校或者专科学校,总比变成废墟的好。
见到子弟兵的人,老百姓的态度立马变了,尽管中安党人说了不少类似王勇已经打通了军方的关系,就等着王勇一声令下南边的几支部队就能闻风而动推翻腐朽的南楚朝廷,解救老百姓于水火,可明眼人都知道,就凭王勇那个酒囊饭袋,别说是打通军方的关系,他见到这几个将领腿肚子不发抖都算他本事,什么一声令下其他人都应声而动,简直可笑之至。
第385章 老两口的晚年
王勇顶着一头乱发,坐在地上,身上的衣裳也不知道有几天没有换过了,一身的馊味儿,这几天不停的有人来找他问这问那问东问西的,刚开始他还能咬着牙什么话都不说,但是,不过两天,他就顶不住了,这帮子刑讯人员也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方法,不让人睡觉,不说就不准睡觉,是不是骗人的,对方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也不点破你是骗人,只是反复的不停的问,王勇从来不是什么有骨气的人,虽然中安党人给他递了条子让他闭嘴,如果他闭嘴他老婆孩子爹娘什么还能活着,可这种不能睡觉的痛苦不是他们来承受他们当然可以说这种风凉话,自认对中安党人已经是仁至义尽的王勇一股脑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
由于刑讯人员反复强调坦白从宽,只有将所有的事情都给交代的一清二楚了,才能减轻对他的刑罚,加上前几次的审问让王勇对刑讯人员的手段畏之如虎不说,对方那种只跟他说话就知道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的本事,让王勇一丁点也不敢藏私,呼啦啦的就把自己知道的和只有自己知道的事情都说了出来,这件事被后世成为王勇案,王勇估计没想到自己居然会名垂青史,只不过是用这种完全不名誉的方式。
中安党人的能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李若松的估计,就连李若松一开始也没想到中安党的心会这么大,他们根本不是想着借由青松书院去达到控制朝堂的目的,而是想要借着这些人推翻南楚的统治,中安党人背后最大的金主居然是丰国遗族,这个情况的出现让李若松大吃一惊,丰国已经覆灭将近十年了,居然还有什么遗族活着,而且还埋伏在南楚这么多年,甚至开始筹划推翻南楚,这是情报科一直没有打探到的消息,也是他们一直以来都没重视过的事情,毕竟丰国被大赫灭国之后,丰国皇族据说全部都被大赫人给杀了,从来没有消息说是丰国还有人活了下来,只不过,当时大楚自己都已经陷在一片风雨飘摇中了,自顾尚且不睱,更不用说分出心思去关注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