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香_作者:九月轻歌(103)

2018-04-06 九月轻歌

  回到家中,听说有客至:蒋家太夫人和二夫人过来串门。

  不消说,婆媳两个是来看廖书颜在娘家过得如何:过得舒心的话,便由着她在娘家清闲一段;过得若不舒心,她们此行就算是变相的撑腰。

  蒋家的门风、处世之道,真是好的没话说。

  碧君、怡君即刻去了正房,相形行礼问安,落座之后,觉着室内的氛围很好。廖大太太因为怡君的婚事,连日来喜上眉梢,待谁都平添三分和气。况且,她与蒋家真没过节,一直不睦的只有小姑子。

  蒋太夫人头发花白,面目慈祥。

  蒋二夫人与廖书颜年纪相仿,唇红齿白,言笑间不难看出,是开朗活泼的性情。这会儿,她和廖书颜坐在一起,亲昵地拉着手,姐妹一般。

  “大太太这是几世修来的福气?”蒋太夫人打量着碧君、怡君,“这样如花似玉的两个孩子,真真儿是羡煞旁人。”

  姐妹两个赧然一笑。

  蒋二夫人附和道:“娘可是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有道是,女儿是贴心的小棉袄。大太太平日里便是只看着两个孩子,心里也会分外熨帖。哪像我,膝下只得两个不懂事的儿子,要不是你们都帮着我管教,不知要把家里闹成什么样。”

  廖大太太笑着说了几句场面话。

  蒋二夫人道:“今日国焘本要随我们过来,想把新得的两个物件儿拿给大嫂看,被我训回去了。”她笑着解释,“大嫂在娘家住到何时,我们还不清楚,要是过几日就回去,他送东西过来,算是怎么回事?总要先讨个准话。”

  廖大太太忙道:“姑奶奶难得回来,自然是要常住一段时日的。”再违心,也要说这种漂亮话,“我家老爷就不需说了,三个孩子也盼着跟姑母多团聚一段日子。”

  廖书颜接话道:“打算住到腊月下旬,小年前再回去。”她对婆婆、妯娌一笑,“家里的事,有我没我都是一样的,这次便容着我跟侄女侄子多聚一阵吧?”

  蒋太夫人笑道:“也罢,由着你。只要你心里舒坦就行。”

  廖大太太捡起蒋国焘的话题,对蒋二夫人道:“孩子若能常来串门,再好不过,是姑表亲戚,理应多走动着。”蒋家二房有两子,长子蒋国煦已获封昌恩伯世子、娶妻成家,次子蒋国焘今年十八岁,自幼习文练武——不论哪一个,都是适合与文哲来往的年纪,总归有好处。

  “得了您这句话就好。”蒋二夫人笑道,“如此,日后我便由着他们过来串门。有失礼之处,您只管训斥。”

  几个人言笑晏晏,叙谈多时,蒋家太夫人和二夫人道辞离去。

  “碧君,陪着你姑母说说话。”廖大太太吩咐长女,随即对次女道,“我有几句话要交代你,去你房里吧。”

  “哦。”怡君无法,与母亲一道回了香雪居。

  廖大太太在东次间落座之后,只留下罗妈妈,把其余的人都遣了,正色说起程夫人再度到访的事,末了道:“本该等到那边下定时再告诉你,可这事情家里家外传得沸沸扬扬,与其瞒着你,不如早一些让你心里有数。”

  对于程夫人的行径,怡君意外且有些感动。自己也好,家门也好,哪里值得程夫人如此?说来说去,不过是为着儿子罢了。

  “我们家这边,也送去了一样传家宝。如此,这桩亲事,两家已经先定下来。”廖大太太道,“至于这两样宝物,来日就都是你的了。”程家送来的,来日会随着嫁妆过去,廖家那一件,程家也没退回的道理,会赏给怡君保管。

  怡君说什么都不合适,继续沉默。

  “你可要惜福啊。”廖大太太叮嘱道,“等说项的人再次登门,明面儿上,我们就同意了。那么,你日后真不能再四处走动了——与你投缘的,总会来家中找你小聚,是不是这个理?”

  怡君轻轻地点了点头。

  “再有,你要静下心来做针线。满腹诗书能当饭吃、当衣服穿么?”廖大太太直白地道,“单说珠算、心算,你以前学的时候特别用功,可那也是过日子用得到的,跟女工没什么差别。出嫁之后,闲来给婆婆做件衣服、绣一条帕子,她心里的欢喜,不会少于跟你谈论诗词歌赋。你当程夫人清闲啊?每日里也要主持中馈,管着家里人的衣食住行。不把日子过好,便是别人纵着你,你自己也不好意思整日鼓捣用不到实处的东西吧?——我可不记得,本朝允许女子参加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