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君莞尔。母亲说的这些,的确有道理。
“这没心没肺的丫头。”换个人,这会儿早已满脸通红,可小女儿就不是那种人。廖大太太又气又笑的,没辙地捏了捏怡君的脸颊,“不管怎么着,嫁出去之后,决不能让娘家没脸。上次我让你添置些针头线脑回来,照做没有?”
“……没有。”怡君如实道,“您赏的银子,我给姑母添置了一对儿粉彩花瓶。”
“……”廖大太太横了她一眼,差点儿就说你往后跟着你姑母过去吧,却只能忍下去,琢磨一会儿,老大不情愿地拿出一个荷包,放到炕几上,“这就让吴妈妈去给你置办针线,再置办几样好看的首饰,敢再花到别处,就把你的小书房封起来。”整治女儿的法子,她多的是,而且在这时期,没人能说她做的不对。
“好吧。”怡君笑着承诺,“我会用心跟姐姐学针线。”
“知道就好。”廖大太太宽心不少,“要尽快学会裁衣缝制,绣活摸不着头脑的话,便问我。”停一停,补一句,“你姑姑的绣活也很好,问她也行。”不管怎样,小女儿学会最要紧。
怡君笑得眼睛微眯,欣然点头,“好。”
第二天起,碧君、怡君上午上课,下午不拘早晚,腾出一个时辰做针线。
三日后,帮忙说项的首辅夫人、监察御史再度来到南廖。
南廖内外态度一致:爽快地应允下来。
.
好友的亲事有了眉目,舒明达少不得带着一坛陈年好酒前来道贺,用饭时笑道:“消息传到了宫里,皇上对指挥使说,程家何需急着给长子定亲,等着来年赐婚不也一样么?”
程询失笑。
“我们指挥使就说,寻常门第哪里敢指望皇上赐婚,遇到合适的,早些定下来更稳妥。皇上说也是,横竖就是个锦上添花的事儿。”舒明达说完这些,笑问,“你这几日忙什么呢?倒是没听说你进进出出地忙活。”
“终日留在书房看书。”程询道,“我要是再像前一阵一样,家父怕是要气得跳脚。安生几日,要跟他一起出门走动。就是跟你提过的那事儿。”
“应该的。”舒明达赞许地一笑,“到时候,令尊要是不情愿,跟他好好儿说。父子两个当真起了冲突,令堂再偏疼你,瞧着也不是滋味儿。”
“明白。”比谁都明白,但那是不可避免的。程询问起柳阁老,“柳阁老何时返回内阁?”
“要等到明年了。”舒明达如实相告,“阁老这些年落下些病痛,又刚与儿子团聚,想亲自照料一段日子。皇上让阁老明年开春儿返回朝堂,吩咐太医院定期前去柳家诊脉,并且赏赐黄金五千两——担心柳阁老手头拮据。”
“皇上这般体恤,实在难能可贵。”
“谁说不是呢。”两人同时喝尽一杯酒,舒明达问起学堂的事情,“那些人怎样?没人出幺蛾子吧?”
“大事不会出,小事断不了。”程询微笑,“除了宁博堂,这几日都在忙着攀交情。”
“宁博堂乡试不是考得很好么?”舒明达笑道,“他敢来程府求学,胆儿可不小,也不怕你请姜先生把他带沟里去。你也一样,居然就让姜先生把他收下了,不怕他来年考不中往你身上找补啊?”因为比程询大两岁,挺多事情上,明知好友脑子转得飞快,仍是会先一步提醒。
程询笑着摆一摆手,“他不是那种人。”不出意外的话,他与宁博堂会像前生一样,先后在官场、内阁共事。交情谈不上太深,但绝不会与对方起争端,遇到大事,总能达成无言的默契。
“你心里有数就行。”舒明达放下心来。
.
正如程询说的那样,这一晚,杨汀州与周文泰相约到状元楼用饭。料理完商陆的事情之后,杨汀州开始效法旁人,与现今的同窗攀交情。
徐岩、凌婉儿两个女孩子,是想都不要想的,白日里在学堂里说说话就得,私底下敢邀她们相见的话,传到姜先生耳里,当即就会被扫地出门。
但是,貌美的女孩子总少不得成为男子的话题,席间,杨汀州自然而然地提起两个女孩,不自觉地做出比较:
“……徐小姐聪慧流转,从来是一点就通。凌小姐呢,偶尔会给人应付差事的感觉,并不想多付诸精力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