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妈妈倒抽一口凉气:“杨三郎君得势,竟果然有白家郎君的手笔?”
元如珠道:“且看着吧,那位绝不能小看。”
青帷华盖珠缨车缓缓驶出,少女如珠落玉盘的动听声音渐渐消失,与一辆乌木青毡马车相擦而过。
马车中,儒生打扮的白胖圆润少年探出身来,痴痴望着远去的车影,喃喃自语:“这是谁家的小娘子?”余香袅袅,如斯动人。
“郎君,这里就是乌鹊巷了!”小书童惜墨欢快的声音响起,没有留意到自家郎君的失神,叽叽喳喳地道,“白郎君的妹子会不会不在?”
“不会,”蒋浩卿从美人余香中回过神来,毫不迟疑地道,“雁归既然说了她在,那就必然会在。”
惜墨好奇道:“也不知白郎君没事跑到淮扬去做什么?”
蒋浩卿一脸信任:“他去自然有他的道理。”
惜墨早知自家郎君会是这个态度,又转了话题:“也不知他给白小娘子带了什么,巴巴地要郎君赶早代他送来。”
蒋浩卿道:“雁归不在,他的妹妹我原该多照顾些。便是不代他送东西,也得早些来瞧瞧。”顿了顿,又轻声嘀咕道,“也不知刚刚车中的小娘子,白家妹妹认不认识?”
春去秋来,时光易过,匆匆两年逝去。新的一年又将到。
建业城,乌鹊巷,白宅。
四周的一片热闹喧嚣声中,这处小小的宅院显得格外宁静。
桂枝将带来的行李全部归整好,回头见田诺连行路披的斗篷都未脱,站在廊下有一下没一下地逗引着青花瓷大缸中的乌龟。小姑娘过了年便九岁了,身量越发抽长,原本有些枯黄的头发丰厚了许多,梳成两个丫髻,一张略带婴儿肥的面上,眉如黛画,眼若清泉,粉面朱唇,越发标致。
时值隆冬,两只乌龟缩在缸底,动也不动,她却极有耐心,一下一下地拨弄着水花。
桂枝无奈:“你又欺负它们了,仔细别冻着手,好歹让它安安稳稳过个冬吧。”说也奇怪,两年过去,桂枝竟依旧是十二三岁女童的模样,仿佛岁月在她的身上凝固住了一般。
田诺抬起头,冲着桂枝甜蜜蜜地笑:“我就看看它是活的还是死的。”缸底的两只乌龟还是白雁归两年前从淮扬捎回的礼物之一,田诺哪会养这个,丢给了桂枝。哪知十项全能的桂枝也有短板,压根儿就不会养动物,还是蒋浩卿看不过,送来了这个青花瓷山水画大缸,又找人问了乌龟该怎么喂食,好歹没把它们养死。
此后,田诺每次来乌鹊巷这边的宅子,第一件事就是关心这两只乌龟是不是活得好好的。
桂枝道:“人家正在睡大觉呢。”
田诺也知道乌龟是要冬眠的,讪讪缩了手,桂枝取出一方帕子帮她擦手,一边叹道:“小娘子,今年过年,只有我俩和它俩一起过了。”平时这边请了一对老夫妇看房子喂乌龟,可过年的时候,老夫妇也要回家。
田诺眨了眨眼:“怎么听你一说,这么凄凉?”
桂枝道:“过了年小娘子就该脱孝了,明年就不用这样了。”
田诺笑了笑没说话。两年来,她绝大多数时候都住在白家村,陆先生夫妇和白九公怜她孤苦,都邀请过她一起过年,她统统以身上有孝不方便为由推掉了,今年更是索性躲到了乌鹊巷的宅子。等到明年,即使她脱了孝,依然会做同样的选择。
过年是阖家团聚的日子,她一个外人,纵然强行去别人家过年,亦是格格不入,还不如一开始就不抱期待。毕竟,她最想团聚的那两个人,大概永远都不能相见了。
她忍不住习惯性地抚上左腕上的雨花石珠。
早在一年多前,她就将白家族学的书简整理出来。后来,白九公将她荐给了府学的韩教谕,韩教谕正为书简管理的麻烦低效头疼,当下大喜,将她请到府学的藏书楼帮忙整理。
府学几乎是整个吴郡藏书最丰富之处,可田诺阅遍所有的书简,还是找不到关于雨花石珠的只言片语。偶尔午夜梦回,她几乎要以为当年的那场梦境不过是她思念父母太过,产生的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