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就是大佬。
在这个名士才子风流的时代,若是不会作诗清谈,会让人觉得空有其表。王献之觉得自己得找个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作诗了。
酒杯流到王徽之面前,王献之提醒道:“五郎。”
王徽之躺在席上,也不坐起来,他语气随意地吟道:“散怀山水,萧然忘羁。秀薄粲颖,疏松笼崖。游羽扇霄,鳞跃清池。归目寄欢,心冥二奇。”
王献之看向王肃之,出声问道:“四郎可想好了?”
王肃之颔首:“嗯。已经想好作诗内容。”
王献之转头告诉顾恺之:“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像我一样,连诗都做不出来。”
顾恺之面色认真地点头。
王献之与顾恺之说话间,听到了王羲之的声音。
“代谢鳞次,忽然以周。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世同流。迺携齐契,散怀一丘。”
王羲之这首诗,也是特别应景的。
一圈轮完,接着轮第二圈。
第二圈就轮到作五言诗了。
这一回,酒杯落到了王涣之的面前,王涣之开口吟道:“去来悠悠子,披褐良足钦。超迹修独往,真契齐古今。”
王献之感受到了自己与众人的差距。
兰亭宴结束后,不等王羲之开口,王献之主动说道:“阿耶,我要学作诗。”
王羲之满意地颔首:“嗯。官奴有此悟性,甚好。你如今年岁尚小,作不出诗,他人不会笑话。若再过几载,水平还是如此。只怕其他名士会看不起你。琅琊王氏嫡子,岂能不会作诗。传出去,不单影响你个人名声,还会影响琅琊王氏名声。”
王献之作为下一任族长,身兼重担。一言一行,将来都会影响到琅琊王氏的地位。若王献之只是普通的孩子,王羲之倒是不会强求王献之学习这么多。但是王献之既然已经接受了使命,就要认真履行责任。
王献之点头:“我知晓了。”
夜间,王献之让阿陌取来长卷,他将今日每位宾客的位置粗略的画下来,并且标注出每位宾客的身份,将他们今日所作的诗备注在画卷上。
王献之告诉顾恺之:“虎头,记住这一日。他年以后,让今日情景再现于画作当中。”
“好。”顾恺之点头。
等王献之放下笔,阿陌出声问道:“七郎,可要沐浴?”
王献之摇头,他想去后院看看王羲之此时在做什么。
今日饮酒千盏,王羲之的情绪有些兴奋。回到家后,他进了书房。手执鼠须笔,在蚕茧纸上笔走龙蛇,潇洒书写。
王献之过来的时候,王羲之已经倒在了席间。正在小憩。
王献之敲了敲门,立马没回应,他推开屋门。
看到王羲之倒在席间睡着了。案上有一篇写好的文章。王献之直接在门口脱鞋,轻声走进屋内。
拿起案几上的稿子看了一眼,王献之心情激动。他看了眼王羲之,王羲之闭着眼睛,呼吸沉稳。
王献之将这篇《兰亭序》小心收好,转身走出去。
走出后院,王献之将手里的兰亭序交给阿陌:“快带回去,小心收好!”
见王献之连鞋也不穿,如此鬼祟,阿陌惊讶。
“七郎,这是……”阿陌疑惑。
王献之催促道:“速速带走,藏好!”
阿陌有些不放心:“郎主可知七郎拿走了此物?”
见阿陌半天都不接过来,顾恺之踮着脚尖,伸手接过王献之手里的东西。他转身往东厢走。
王献之满意,转身回到后院。
阿陌面色为难,望了眼顾恺之,又看了眼王献之,想了想,还是转身去追顾恺之。
王献之回到书房,轻声在案前坐下,他拿起笔,开始模仿王羲之的笔迹,把《兰亭序》重写一遍。
当晚,王献之抱着《兰亭序》笑了一晚,一直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