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苗大嫂的话来说:“爸妈老糊涂了里外亲疏不分,正式工说给女婿就给了,这个家我可得看严了,要不然您二老还不得把所有家当都折腾给小姑?您二老可想好了,以后是谁给你们养老送终披麻戴孝?”
慑于苗大嫂,苗家父母再不敢让女儿登门,苗青青算是跟娘家断了来往。
彭大元对这桩婚事看得很开,既然是利益交换,那就把利益最大化,他不太同原主同房,少年时自己动手解决的多了,在女人身上他坚持不了几秒,既如此,那也不必自取其辱让苗青青把自己同她那个野男人比较。
让苗青青给自己干活儿就行,孩子丢给苗青青养,爹妈丢给苗青青照顾,至于工资,当然是谁挣的谁花了,至于苗青青没工作没工资怎么活,那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自己保住了苗青青的命,保住了老苗家的脸面已经够意思了,怎地,还要自己负担苗青青和她那个野种一辈子不成? 接手了苗父的工作后, 彭大元经过三个月的学徒期就正式上了岗,两个人的婚礼赶上了好时候。
铁路局在火车站西边儿四站路的地方盖了新的家属院, 做为单位已经成婚的正式工,两口子在铁西家属区分得了一个小院儿,一个三间正房带有两间东厢房非常规整的小院子。
有了单位分的新房子,彭大元终于带着儿子搬出了父母那只有六十七平米却住了十二口人的毛纺厂筒子楼,搬到了宽敞的新家。
新家住着确实舒服, 就是里面住着的人太招人烦了, 二妞已经出生,苗青青却没有足够的奶水给她吃,奶粉自然也是买不起的,饥饿的小婴儿不愿意吃玉米糊糊,整日里啼哭, 再加上一个五六岁大正淘气的男孩儿,家里整天不是婴儿的哭闹就是孩童的喊叫,彭大元烦不胜烦, 收拾了东西直接在单位的职工宿舍申请了一张床位, 借口工作忙碌,搬到单位住去了。
住到单位的彭大元不在家里吃饭了,自然也不肯给家用钱了,苗青青低声下气追到单位,彭大元为了面子, 勉强答应了给苗青青最低生活保障——只给粮食钱。
现在的粮食是配额供给制, 大家全都要凭票购买, 一家一个粮本,每个月十八号拿粮本去供应站买粮,大人27斤,十二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孩子18斤,八岁到十二岁的孩子12斤,而八岁以下的孩子,不供应粮食。只粮本上这点子配给供应粮,也就是能保证人饿不死,想吃饱那是绝无可能。
身为铁路正式工的彭大元,除了工资,每上一天班,还有一斤二两的粮食补贴,这粮食补贴,发到职工手里就是一斤二两的粮票。
虽然单位的食堂经常有蛋肉供应,但职工们还是习惯把粮票拿回家来,大家都知道,指望供应粮是吃不饱的,粮票也是可以拿去粮站买粮的,拿回家里,可以贴补一下家里人的生活,而家里人口多的,指望这些补贴也不够,还会花高价去黑市买粮。
彭大元偶尔才在家吃饭,按说有每个月粮本上那54斤的供应粮,苗青青带着两个孩子也勉强够吃了,然而架不住彭大元还有爷奶父母弟妹要赡养,彭大元他娘,每个月18号晚上都会提着一杆称来苗青青这里称走20斤粮食,一两都不带少的。
34斤粮食,一大两小三个人吃,饶是苗青青省了又省,还是月月断顿,每当家里断顿了,孬蛋就会去单位找他爸,跟着他爸在单位里蹭吃蹭喝,这个时候,彭大元是愿意带着儿子的,毕竟是亲儿子,总不能看着他挨饿吧?至于苗青青母女,又不是亲老婆亲闺女,就算饿死了,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每到18号买粮的日子,彭大元都会带着儿子回家去,一是给苗青青送买粮钱,二是把儿子送回去给苗青青,小孩子太闹腾了,他带着也是很烦的。
彭大元不愿意负担苗青青和二妞的生活费,但他使唤起苗青青时却绝不客气,儿子直接丢给苗青青,他奶摔倒骨折了,其他兄弟姐妹出钱他出力,出苗青青的力,他把苗青青派到他爷奶那伺候老人,显得他最孝顺。
可怜苗青青每个月都得挨饿也就罢了,日常还过的艰难无比,彭大元只负责她的粮食,除了粮食,过日子还需要油盐酱醋,买火柴肥皂煤球,哪样儿不需要钱?而这些东西彭大元是不肯负担的,苗青青全都得自己去挣。